![]() |
![]() |
![]() |
|
||||||||||||||||||||||||
文章所属类别:精彩人生-研讨篇-精选 所属大类: 精彩人生 精彩人生-研讨篇 精彩人生-研讨篇-精选 | ||||||||||||||||||||||||
浅谈新闻的细节描写
王文伟
|
||||||||||||||||||||||||
登记日期:2003/1/16 16:21:53
|
||||||||||||||||||||||||
(1985年5月)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好的新闻特别是广播新闻用事实说话更多的是少陈述多表现。也就是说在写作中从内容出发,充分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把新闻事实传播给听众,做到既引人入胜,又印象深刻,使听众久久不忘,在这方面,细节描写则是高招之一。 一篇新闻,只有事实的陈述而不含一个细节描写,就好似一幅画只有远景没有中景和近景,内容再好,也只能象雾中的花,远处的山,难以吸引、感染、打动听众。如果有了精彩的细节描写,就可以把发生新闻事实当时的场面、情景、人物、乃至人物的面貌、行动、语言、性格等等历历浮现在听众的眼前。可见新闻中的细节描写,自有其一般事实叙述所没有的传神的威力。 细节描写,可以增强新闻的形象性和真实性。 比如,某某运动员在竞赛中创造了好成绩,一般的写法是×月×日在×地方,×运动员以×成绩打破了全国纪录。等等。这老一套的写法象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而《邹振先惊人的一跳》这篇新闻(见1981年7月27 日《体育报》,中央台播出时根据口语的要求略有修改)则抓住了一个精彩的细节作为导语来写,就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快感。请看: “二十二号晚上十点钟左右,布加勒斯特‘八.二三’体育场四周看台上观众的视线,一齐随着水银灯光束,投向三级跳远的沙坑。‘哗……’一阵阵雷呜般的掌声响起,电子记分牌上显示出中国运动员邹振先的成绩:十七米三二!一位站在沙坑旁久久注视着邹振先比赛的英国教练对记者说:‘近年来,世界上能跳过十七米的运动员是很少的。……邹是非常杰出。’” 这段场面的细节描写,形象逼真地把运动场上一瞬间发生的状况和气氛,象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重现出来,让当时不场的听众如闻其声,如见其景,“重睹为快”,受到感染。 在这段场面细节描写后,记者还引述了英国教练的话,这就比记者自己评价要客观得多,权威得多。这样的引语,我们称它为引语细节。 引语细节,必须出自具体人之口,更重要的是所引之语要有个性,有特色,有表现力,有助于深化主题。有这么一条新闻,写一位女青年把十万遗产献给国家的事。新闻一开头就写道: “女青年杜芸芸到上海司法机关,要求将继承的十多万元的遗产捐献给国家。她说:‘我还年轻,应该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我愿把这笔钱拿出来支援国家的四化建设。’”(1981年07月29日《文汇报》) 引语细节的描写在人物新闻中被经常运用,同样,动作细节的描写,在人物新闻和含人物的新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写新闻要写人,写人就离不开人的动作。在新闻中,往往只需寥寥数笔,描述一个人的某个动作,这个人就跃然纸上。记得青岛台曾经播过一篇快讯,只用了四个动词,就把新闻中的人物写活了。这篇新闻在写到一位扳道员在列车到来前巡观道岔的时候是这样写的: “他突然听到有土石坍塌的声音,便跑了过去,看到新筑路基因为积水而塌方,路轨已经倾斜,他马上回到板道房,拿起电话,向值班员报告……” 这一听一跑一看一拿避免了一场重大翻车事故,一个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扳道员的形象也栩栩如生地浮现在听众的眼前。 也许有人会说,细节在新闻中固然重要,但不可能占有主要位置。我以为不尽然,细节有时候可以成为新闻的主要事实,能够更生动深刻地提示事物的本质,体现和深化新闻的主题。青岛台有一篇以细节描写为主的新闻是这样写的: “本台编辑部昨天下午接到听众电话,反映江宁路利民饭店卫生太差。今天上午九点,记者到利民饭店,只见满地纸花,桌子上也都是菜屑,尽管没有顾客,却不见有人打扫。中午十二点,记者又来到这里,还没进门,就看见地上是碎纸片和蛤蜊皮,服务员一边卖饭一边自己吃饭,还用手抓包子给顾客,夹子放在旁边却不用。饭店旁边的一家居民对记者说‘这家饭店天天这样不讲卫生,太不象话了。’” 这篇新闻,运用了场面、动作、引语等细节描写,交代新闻的主要事实。全文只有一百八十字,却比一般的叙述更加生动,更有力度,真实性强。作为批评性新闻,它可谓是人证、物证俱有。由此可见,记者的剪裁和构思的功力。 在新闻的细节描写中,除了前面介绍的几种外,还有肖像细节描写,就是把新闻中的人物相貌、服饰、音容笑貌和举止风度等用白描笔法勾勒出来,可以使新闻中的人物和听众间的距离更近。如果再加上表情的细节描写,把人的喜怒哀乐、惧爱恨欲等情绪表达出来,那么就更能传情,更具有表现力了。 那么在经济新闻中,特别是生产性的新闻中,如何运用细节描写呢?确实,这是不太容易做好的事情,但是如果记者在采访中用心捕捉细节,在写作中巧于剪裁和构思,也是可以做到的。早年我在江西赣南采访一家斗笠厂,想写斗笠质量好,受到农民喜爱,经过努力,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真实的细节:在大雨天里,在田间,一个老农民非要把自己新买的油布伞换朋友头上的新斗笠,因为这种斗笠又轻又大又结实,带在头上既可遮雨又可劳动……。我想,用这个细节总比用那些技术术语要生动一些。 细节描写在新闻中的作用归纳入起来有四点:第一,增强真实性;第二,形象生动,表现力强;第三,增强感染力,引人入胜;第四,增加趣味,吸引听众。 当然,细节不经过深入的采访,不到发生新闻事实的现场是抓不到的。抓到了细节,还需要周密构思,巧妙运用和安排,选取为主题服务,最精彩的一个片断、一个场景、一个动作、一段语言……才能使新闻生辉增色。 但是有一点要讲清楚,新闻中的细节,必须完全真实,来不得半点合理想象和“客理空”。细节一旦掺假,就完全失去了它的生命力。 注:此文系我在电大新闻写作课作辅导老师时,从自己撰写的辅
导讲义中有关部分改写而成的。 |
![]() |
|||||||||||||||||||||||
|
||||||||||||||||||||||||
|
||||||||||||||||||||||||
|
||||||||||||||||||||||||
|
||||||||||||||||||||||||
Powered By TIPLAIN™ 钛朴™ © 1997-2005 WANG'S STUDIOS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