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9.19 修正flash导航按钮、迁入新空间。 2018 1.08 网站迁入商业空间。 2008 5.28 网站迁入青岛广电传媒网服务器,感谢传媒网提供网站空间。2005 6.15《老王论坛》正式申请 lwlt.net 做为永久域名,同时采用强大的商业网站空间,希望能为网友提供更好的服务。升级核心代码。(2005.4.15) 增加在线调查功能,《老王论坛》,将会推出一些题目的在线调查,欢迎您投票参与。 增加越来越流行的 RSS 聚合服务。RSS ? 什么是 RSS ?全称“Rich Site Summary”或“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是一种数据描述规范,通过 RSS 阅读器查看页面,简洁、快速,没有页面美工,只有文字。 修正和优化搜索和高级搜索功能。 《老王论坛》再添与网友的沟通方式,如果你喜欢哪一篇文章,可以在这篇文章的下面,选择你喜欢的程度,来告诉作者。 本站所有文章、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归各自著作权人所有,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及国际法保护,未经许可不得有转载、引用、出版、发表等一切有损著作权人利益的行为,否则将有承担严厉的刑事责任或民事责任的可能。
  文章所属类别:探索空间 所属大类: 探索空间  
 
1377清晨新闻的研究与分析


阎文
     
 
登记日期:2002/7/18 18:14:02
 
   
 

(青岛人民广播电台)

青岛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共有五档新闻性板块节目,长期以来,注意力主要放在《1377早新闻》和《1377晚新闻》上,而对《1377清晨新闻》节目则缺乏深入的研究。那么它究竟有没有可能办成品牌节目和名牌节目呢?

笔者根据长期对此节目的实践以及研究和思考,认为这不仅是完全可能的,是具备这样的基本条件的,而且如果我们操作得更科学合理,并能下大力气完善它,它也完全可能成为品牌节目和名牌节目。它不仅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必将生成可观的经济效益。

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清晨新闻》身处于地方广播最佳黄金时段之一

一个节目能否办成品牌、名牌节目,首要的因素有两条:一是听众定位准确,二是节目定位准确。

《1377清晨新闻》是每天早晨六点整开播,二十分钟,紧接在它的后面是天气预报节目和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记得1994年,这个时段先是五分钟的《体育新闻》然后是二十分钟的《青岛晨曲》。当时,《青岛晨曲》的听众定位是即将上班的上班族和外地来青人员、晨练的老中青和少年人群以及准备去早市场贩菜和购菜的人等,所以节目的定位是为上述人群提供信息服务。内设“一周金曲”、“信息快递”、“今日市场菜价”等,它以“信息快递”为其节目重点,主要提供最新的经济类和服务类的新闻信息。之所以这样设置,主要是当时这档节目的部门不归新闻部(新闻部办《体育新闻》),而是由新闻性专题的节目部门来办,所以节目的主旨是努力使这个节目成为新闻节目的补充和延伸(笔者当时即是此节目的编辑)。可谁想到就这么一补充和延伸,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竟成了本台新闻性节目收听率最高的节目了!当年收听率的调查表明,《青岛晨曲》是三十四点九个百分点,仅次于转播的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和本市的天气预报节目,位居本台新闻性节目收听率的首位。这个时段一举成了广播的黄金时段之一。

后来这个时段节目的收听率逐年上升,到1997年达到三十七点七的百分点。1998年节目改版,撤去了《体育新闻》和《青岛晨曲》,把两个节目的时间合并为一个节目,改为《1377清晨新闻》。当年的收听率为二十九点六个百分点,第二年为三十一点一个百分点,以后直到2000年始终在全台新闻性节目的收听率中位居第一。

综上所述,可以断定,在历时七八年的时间里,我们在这个时段设置的节目,尽管节目构架有所变动但其听众的定位和节目的定位基本合理,因此节目收听率持续居本台新闻性节目收听率最高的位置。因此也就生成这么一个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这个时段成为地方广播的最佳黄金时段之一。

但是仅仅满足这个“基本合理”是不可能长久的,必须进行更深一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以更准确细致地确定其节目的听众定位和节目定位,才能使之成为品牌,甚至名牌节目。

收听群的研究与分析表明: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广播资源:收听群面广,近几年来因为节目改版,具体收听群有小幅波动但总体却比较稳定;文化层次也比较高;收听率有七八的较长时期位居本台新闻性节目第一。

根据听众调查的情况看,不管从年龄大小、文化程度高低还是职业不同,在这连续4年的时间里,有着非常广泛的收听人群,不管是少年,青年,中年人、还是老人,不管是蓝领人员、白领人士、大中小学生还是公务员、离退休人员都有在这个时间收听广播的习惯。多年调查表明,在1994年到1997年,这个时段的听众中经济管理、生产运输(含司机)、科技人员占较大的比例。这大概与当时的节目内有10分钟的信息快递(主要是实用性的经济类和科技类信息)、5分钟的每周金曲、今日市场菜价以及天气预报有关,他们从不同需要的角度被这个节目所吸引。到1997年这个时段改版为《1377清晨新闻》,1998年又作进一步的改版,使它成为一个20分钟的新闻板块节目,在以后二年调查的情况看,基本听众群没有大的变化,唯在2000年,科技和经济管理人士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少,约各下降了二十和三十个百分点,还有生产运输人员、在校学生和商业服务人员也分别下降了十七个百分点、八个百分点和七个百分点,而最大的变化则是外资企业人员却有大幅度的上升,竟上升了七十个百分点。

分析原因,应该是节目减少了实用性较强的经济类、科技类等信息,相应丢失了这部分的听众群还是很可惜的,因为它使节目的总收听率相应下降了。这个变化也算是节目改版后的有得有失吧。因为那些想听经济类和科技类等信息的听众很可能转而去听经济频道的《经广晨报》、交通频道的《交广早班车》或者别的什么台了,如中央台和山东台的清晨时间的新闻节目了。

不过,如果我们在节目改版时稍加关照一下这部分听众的需要,也许就不至于丢失如此大的百分点了。这也许是在改版期间没有对听众层次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和研究的后果吧。当然,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在和以后我们完全还可以再作努力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关系到与听众定位和节目定位相应的节目的文化品位这个问题。

《1377清晨新闻》当初的定位就是要充分发挥广播快的优势,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最精炼的语言,尽可能多地把最新的贴近生活的有实用意义的新闻信息奉献给听众,以适合现代人越来越快的节奏。节目内设“国内外新闻”、“本市新闻”、“各地报摘”,以及“热点聚焦”,新闻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并能及时地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发生的最新的新闻信息告诉听众,尤其是“热点聚焦”对一些老百姓关心的热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件)进行画龙点睛的剖析,使听众在知晓天下热点事的同时,又能对其有较详细而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几年来,《1377清晨新闻》在节目形式、风格上也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我们依据这个节目收听群里高中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百分之五十六点八这个特点,在节目构架上、稿件选题上和节目编排上都作了相应的调整,如设置了《热点聚焦》《特色新闻》这样文化层次较高的栏目,在选题上也尽量考虑他们对信息的需求,节目编排上则讲究清新活泼、沛畅淋漓,节奏有序、层次分明。同时,也考虑到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收听群的对实用信息的需求,选题力求大众化、社会化、通俗但不低俗,努力处理好平民视角与党和政府的意图的关系;在节目编排上努力做到突出本地特色,尤其是编排国内外新闻时多从本地听众需求角度出发进行选择;编辑语言上则讲究纯洁、健康,等等,尤其是新闻节目之后保留了原有的今日市场菜价和天气预报,现在又增加了空气质量日报、出行参考等等,使听众在饱揽新闻的同时,也获得了急需的生活信息。当然,这些做法前一阶段我们尚处在半自觉的状态,今后还需要我们更自觉地坚持创新,加倍努力,不断提高和完善节目,使节目具备与听众群相应的文化品味。当然,节目的文化品味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依据时代的进程和听众群的变化而与时俱进。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确保并巩固发展《1377清晨新闻》已经形成的传播优势:较长时期位居全台新闻性节目收听率最高,听众群又相对稳定,再加上由于《1377清晨新闻》正处在我台每天节目开播之始,承接这个节目之后的又是《本市天气预报》和中央台的《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所以,这个能够做到不同节目相互照应,上下节目恰当承接的时段,正是充分发挥节目系统综合传播效应的最佳时段,也就我们常常说的黄金时段――当然它是我们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才开发出来的新的黄金时段。

这么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广播资源,我们没有理由等闲视之。那么,只要我们充分地发挥这些优势,并充分地利用开发这份宝贵的资源,就完全可以把《1377清晨新闻》节目办成品牌节目、名牌节目,它将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巨大是显而易见的。

不可忽视的严峻的客观事实:广播清晨时段的激烈竞争态势正在形成

不错,《1377清晨新闻》近七八年来收听率始终位居本台新闻性节目之首,但有一个严峻的客观事实我们不可忽视,那就是这个节目与近年来的地方广播一样,总的来说,收听率时有下挫的迹象。

分析原因,就全局而言,是因为当前媒体发展迅猛,竞争激烈,除了电视,还有网络、报纸,更有广播自身的竞争(不仅本市各专业台,还有中央台和省台)都在竞相出招吸引听众,听众群不可避免会有流失。这似乎也属正常。不过,对这全局情况的研讨不是本文的任务,本文仅就《1377清晨新闻》的情况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大家探讨。

据听众调查,《1377清晨新闻》的收听率在2000年前尽管始终居全台新闻节目第一,但1999年到2000年一年之后收听率的绝对数值下降了三个百分点,而到两年后的今年(2002年四月)虽然仍居全台新闻性节目的前列,但收听率的绝对数值则下降了将近十个百分点,这就决非偶然。这个迹象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

笔者认为,今年的这个数值除了季节的原因外(以往调查都是九、10月,今年是4月。因季节变化收听率出现波动应属正常),但如果从宏观上来分析,更有这么一个不可忽视的严峻局面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2002年开始清晨新闻这个时段正在成为各广播电台激烈竞争的时段。

以山东台新闻频道为例,它在平度大泽山开辟了一个调频104.4紧紧挨着青岛台的新闻频道和经济频道,收听山东新闻频道就收青岛台一样清楚,并且它从早六点开始开办了一个一百二十分钟的大型新闻板块节目叫《早间新闻网》,其中六点开始是十分钟的《新闻早报》接着就是天气预报(内含青岛地区的气象报告),而且《新闻早报》不仅有省内要闻简报、国内外最新动态消息、社会新闻,整个节目构架与我们《1377清晨新闻》相似,同时它的编辑还十分注重青岛地区听众的需求进行选题,再加上它在十点开办的《直通金海岸》节目又在青岛直播,这一切明摆着是与我们竞争!只要听听他们的节目你就会发现竞争对手是十分强劲的。说不定哪一天,山东台就象《大众日报》一样,在青岛开办类似把青岛的报业竞争搞得如火如荼的《半岛都市报》那样,开办个《金海岸电台》也把青岛的广播界的竞争搞得火热火热!

再就是中央台从这个时间开始是办了一档大容量新闻板块节目《新闻进行时》,其中六点开始是《新闻和气象服务》(以经济类、社会新闻和国际时事新闻为主,有时还有服务类的新闻信息),六点十分是《国防时空》,之后是《黄金行情》,六点半是《新闻和报纸摘要》,等等。《新闻和气象服务》栏目很有吸引力,而《国防时空》栏目则对海防前沿的青岛驻军更有很强的亲和力,《黄金行情》对青岛的部分市民也有一定吸引力。

另外,就是我们青岛广播,先后开办了经济频道、文艺频道和交通频道,他们都在这个清晨时段开办了有自己特色的节目,而且都已经培养并正准备出新招妙招来扩大自己的收听群。

这一切都表明,听众分流不是空*来风,而是声势很大。

现在的问题是,面对这么严峻的局面,我们不能束手待毙,无所作为,让我们已有的优势白白消失、耗尽。

笔者以为当前起码要做好下面八件事:

一是我们一定对听众群作更深入的专业性的调查,不仅仅要掌握收听率,更要了解各收听群各有什么需要和什么希望,等等。然后,依据他们的需求来调整我们节目的听众定位、节目定位和节目功能的定位,使之更加精确;同时由此进一步调整我们节目的构架、选题的方向、文化品味、艺术标准和技术指标,等等。

当然,这种调查必须与时俱进,这是因为时代的节拍加快了,收听群的需求变化也加快,我们只有紧紧跟上才能服好务。这是基础工作,必须做好。

二是以创新精神,精益求精办好节目。在保持现有的节目形式、风格和品味的同时,可以对现有的节目构架稍微作些调整,首先是在播报新闻过程中最好不要插播广告,这样的广告只能破坏节目构架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割断了节目的脉络,容易影响听众的情绪,造成听众流失。精练和压缩现有的广告时间,用挤出来时间增加新闻的信息量。根据实践的经验,这个时间段如果增加贴近实际和生活的经济类和服务类的新闻信息,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听众。再就是在《特色新闻》栏目内最能选择体现良好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尚的新闻,给节目增添人情味,加强亲和力。这样不仅节目构架趋向完美,节目内容也更贴近听众群的需求,而且节目制作的技术水平也可以上一个层次,节目必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三是节目的选题更要注意平民视角,突出本土特色(这是我们与其他台竞争的最大赢点),国内外新闻一定要根据本地听众的需求进行选择,尤其是实用性较强的经济类和服务类的新闻信息更要增强它们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并要考虑到这个时间段听众群收听的习惯,本市一般的时政新闻可以不用,要闻仅作简报,重点突出这个节目听众群需求的新闻信息。

四是要求我们的记者在采写制作新闻消息时能够照顾到清晨新闻节目听众的需求,采制相应的作品或者给节目编辑准备好可以改编的条件。

五是要努力培养本节目的主打节目主持人,他(她)们应该是有亲和力的主持人,这样可以提高节目的知名度。我们完全可以造就一代明星式的节目主持人。

六是根据《1377清晨新闻》的收听率居本市新闻节目最高位置的事实,我们完全可以提高这个时间段广告的价位,如果以十秒为一段来计算,再加上精良制作广告,提高其制作艺术和文化品味,这样就可以用少量的时间却达到比现在更高的经济效益。

七是要做好节目包装宣传的工作,以提高它的社会知名度。

八是要做好以上这些事,更需要我们以创新精神,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对节目有个长远的计划打算,要树立办节目的长远理念。对节目要进行周期性的改进甚至改造,使节目不断有所提高有所长进。为此需要全台从上到下,从台和部门领导到记者,到节目编辑、节目主持人以及有关技术人员提高认识,方方面面都要为打造这个节目品牌,勇创名牌而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没有这些条件就很难成功。

笔者不相信如此之好的优势条件会有人对此若视无睹,愿意让它白白地浪费掉。笔者坚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这个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2002年7月12日)

     
     

你认为这篇文章:   很好 非常好 你的昵称:


目前还没有关于这篇文章的评论。

 
站内搜索:
更多同类别文章:
  《传统媒体在网络突发事件中如何避免被边缘化》 2012/5/11 13:14:57  
  《多做一些比较研究》王文伟 2011/3/19 17:19:22  
  《青岛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初探》兰 竹 2010/10/16 16:04:58  
  《抵制舆论监督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挑战》程士华、王骏勇、方列 2010/8/10 9:36:24  
  《关于新闻评论的几点看法》老 王 2009/9/9 14:41:14  
     
 
Powered By TIPLAIN™ 钛朴™ © 1997-2005 WANG'S STUDIOS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