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文章所属类别:探索空间 所属大类: 探索空间 | ||||||||||||||||||||||||
中国电视品牌稀有误区何在?
|
||||||||||||||||||||||||
登记日期:2001/11/9 18:27:24
|
||||||||||||||||||||||||
不久前,由中国视协电视艺术理论研究会、重庆电视台联合主办电视品牌研讨会请来了清华大学传播系尹鸿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俞国明、《欢乐总动员》制片人魏永刚、香港中文大学陆晔博士、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等,他们在提出中国的电视急需建立自己品牌的同时,也提出了中国难以形成品牌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 没有自己的收视定位特别是受众定位。中国的电视节目前期很少做深入的专业性的调查,目前所谓的对受众定位是想当然的定位。我们现在的方案基本上都是几个制片人加上几个作者,再加上几个专家,在屋子里闭门造车,根本没有调查研究就仓促上马。 误区二 缺少节目定位。只有在收视定位的情况下才能做节目定位。如果一档节目是对白领阶层的,那么在定位上就要针对白领阶层,然后从节目上决定基本的艺术标准、技术标准和它的经济投入量。 误区三 缺少功能定位。现在媒介功能比过去复杂很多,过去媒介提供信息、教育或者娱乐,其实它的功能远远比这个复杂,比如说交流功能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电视媒体的这些功能怎么开发很少有人研究。 误区四 缺少市场定位。现在我们的节目制作方式是根据资金去做节目,而不是根据市场找资金。而国外制作节目方式,是根据市场去确定资金投入量和决定贷款的投入量。 误区五 明星式主持人占据电视主持人的主导位置。国外电视节目,明星主持人除了在娱乐节目当中,在别的电视节目当中几乎不存在。主持人是有类别的,尤其在绝大部分品牌节目中,专家型主持人和记者型主持人的作用应该更大一些。 误区六 专业化队伍水平太差。目前电视台拍新闻认为新闻的第一大任务是抢新闻、抢现场,因此对画面、灯光都不用考虑,其实不是。CNN的新闻,也是现场,第一时间进现场第一时间拍,它的用光、构图却很舒服。他也抢时间,这是怎么得来的?这是专业素质,是在长期的实践当中得出来的。 误区七 没有相对稳定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标准,这是现在国内电视节目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电视台要做一个节目,这个节目交给制片人,有的地方台很多是交给制片人以后,你要去找钱,你找了钱以后要压低制作成本,于是我聘请几个熟人,劳动力价格比较低地组成一个班子来制作节目。 误区八 电视节目缺少调节能力和再生产能力。美国的《芝麻街》是1968年开办的,一直到现在,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播出。而我国的电视缺少一种长远性的理念,许多好的栏目到了一定的高度后就一点点走向衰落。
误区九 缺乏节目的后期包装,没形成周期性。现在的电视节目基本没有营销人员,也没有进行培养。目前电视的非工业化生产在播出方式上不管花了多少钱做一个节目,电视台就安排你播出一次,因为对电视台来说你多占我一次播出时间我就少得一分收入,这样根本无法建立品牌。 (萧扬) |
![]() |
|||||||||||||||||||||||
|
||||||||||||||||||||||||
|
||||||||||||||||||||||||
|
||||||||||||||||||||||||
Powered By TIPLAIN™ 钛朴™ © 1997-2005 WANG'S STUDIOS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