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文章所属类别:探索空间 所属大类: 探索空间 | ||||||||||||||||||||||||
经济频道新闻创新的几点思考
李秋红
|
||||||||||||||||||||||||
登记日期:2001/1/26 14:45:35
|
||||||||||||||||||||||||
青岛 ***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闻工作的职业特点就是不断探求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传播鲜为人知的新鲜事实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新鲜经验。探寻体现事物发展规律的最新动向。新闻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尤其需要创新精神。因此,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创新可谓新闻工作的灵魂,更是新闻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永不停止的发现和创造,不创新,就得不到有价值的新闻精品,我们的工作就只能流于现状,就克服不了一般化、简单化、表面化的弊端,就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就抓不住新机遇,就不能嬴得新的挑战。
经济频道自身就是广播创新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作重心的转移,经济宣传、经济报道成份逐日加重,受众对经济报道的需求日益加大,经济频道从而成为广播大军中的一支“突击队”,“轻骑兵”。新世纪、新千年,社会经济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经济频道新闻如何树立新观念、开拓新视野、发展新市场、占有新材料、启用新方法、创造新语言,做强、做好,成为当务之急,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经济频道新闻的创新谈几点思考和认识,简要地说,就是要念好“新、需、重”三字经。
一、“新”字当头、精心策划。
判断“新”,观察“新”,反映“新”,这是新闻策划的主要内容。通过策划创新,找到新思路、新点子,找到新的切入点。新思路、新点子从哪里来,首先来自于新的观念。新的观念一靠接受,二靠培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我们多年来反复强调、反复宣传的,但真正落到我们自身的工作,还远远不够。大的方面存在观念创新的问题,比如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比如经济报道本身内涵与外延的扩展,比如指导性、服务性、实用性功能在经济报道中的定位,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去反复思考、求新。小的方面,具体到每个采访对象的报道主体,同样存在观念创新的问题,新闻实践证明,一些脍炙人口的创新报道,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都是用新观念指导新闻实践的产物,矛盾在不断运动的变化着,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次要方面是什么?它们的强弱关系如何?一旦二者发生移位,事物本身将发生什么变化?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在报道新闻事实之前,在策划时,都要有周全的考虑和充分的研究。做到了这点,新情况、新问题、新实际、新论证、新面貌、新人物、新事物、新思想、新语言、新观察、新分析、新经验、新知识、新路子就能纷沓而至,尽收眼底。
其次来自于新的立体的思维方式。要组织、采写新闻精品,必须注意摆脱思维定式的影响,强化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一是要发挥求异思维的效能,善于从相同事物中寻找不同点,从事物的一般性中寻找特异性,从比较中寻求个体,善于抓角度、抓特点,善于多侧面、多层次、多色彩地反映客观事物。二是要有超前思维,对客观事物有率先认识与预测的能力,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总揽全局,洞察事物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因而能比别人早、准、快地发现和捕捉新闻,在报道上先发制人。三是要培养多向思维能力,不只选择一个视角,一个方向去感知事物,而是朝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在认识路线上独辟蹊径。在多向思维中,要特别重视培养逆向思维能力,从而取得出奇制胜的报道效果。
二、“需”字为靶,巧妙编排。
新闻节目编排本身就是一个创作过程,因此,编排必须在每一个环节树立起创新意,有意识地去创新,将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最大限度地融入新闻节目中,转化为人们看得见的东西,在编排的过程中,必须牢牢盯住市场,一切服从市场。突出一个“需”市,将听众的需求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
我们必须了解听众的需求。听众通过我们的节目,除想了解报道的厂家、商家以及其产品的性能、价格、服务等因素外,还希望了解现行的市场政策,了解企业和产品在市场的定位,了解市场的走势,了解潜在市场的需求。我们同时还要了解报道对象的需求,被报道的厂家、商家除了通过我们的节目宣传企业形象、推介特色产品和持色服务外,同样渴求上述市场信息,以更好地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开拓市场、掊育场。
换一个角度说,听众和报道对象亦是我们新闻传媒的市场,我们若是能了解市场走势进而把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使用价值、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进行三维整合,根据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作好市场定位,推出新闻精品,就能定期满足市场之需求,我们自身之“需”,也就迎刃而解。
具体说来,新闻编排可考虑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对比编排。将好的榜样和坏的典型编排在一起组成对比报道,这种方式既遵循了用事实说话的原则,又旗帜鲜明地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体现了新闻舆论引导和监督相结合的作用。二是包裹式编排。将若干条消息编排在一起,各则新闻之间互相补充,互为背景,突出同一新闻主题,这一编排方式可使人们了解一个事件的各个侧面,获得全面信息,使新闻价值格外突出。三是集纳编排。将有相同主题或相同内容、相同特征、相同体裁的新闻稿件排在一起,做到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变分散为集中,说明一个比较深刻的主题。四是组合编排。即根据稿件内容进行论证,补充和解释。如加编前话、编后话、短评、漫议、记者观察等,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指导性。五是主次编排。对一般性互不关联的新闻稿件,采取先主后次,先重后轻,先内后外,先近后远的原则编排,在有限的时间内,多挤一些时间给有价值的新闻,最大限度地增加新闻节目的信息量。
三、“重”拳出击,多出精品。
在经济生活中,厂家也好,商家也好,甚至一个城市也好,都注重在“重”字上下功夫。厂家全力推出“拳头产品”,商家刻意推行特色服务,城市优先扶持支柱产业、特色经济和重点区域经济,在鉴于此,我们经济频道广播必须坚持重点论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打好新闻报道的重点战、阵地战,围绕经济工作重点,多出重头报道, 确立“名牌栏目”,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与腾飞做好“鼓”与“呼”。
那么如何才能“重”起来呢?
首先是要确定重点报道内容。改革无疑是重中之重,国家如此,地方如此,企业也如此。改革就是创新,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及时捕捉到客观反映人们群众的各种创新,要安排专门的力量,设立专门的栏目,为改革导好航,服好务。
改革是一个改造与催生的过程,改革是从特殊到一般的矛盾求解过程,要针对不同矛盾报道反映不同的求解方法;改革是一个各种内外因素互为作用影响的过程,要从改革内外因素联系上确定报道视角;改革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进行的,新闻报道必须把握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调。
特色经济是一个重点。特色经济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从决策者到普通市民的“钟爱”与“骄傲”,说其是当地经济的标志也不过分,其魅力天然又自然。新闻创新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选取特定对象,抓住特点、特色表现,因此,关注特色经济,易引起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兴趣和共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区域经济也是一个重点。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经济区域化,集中优惠政策、投入优额资金、选取优势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区域经济本身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它有特色经济的成份,但相对多元化、一体化。我们报道区域经济,就是弘扬经济创新的成果,总结经济创新的经验和教训。
“重”起来其次是要探寻新的表现途径和表现。程式化、模式化的表现不是“重”,夸夸其谈不是“重”,轻率肤浅不是“重”,繁杂纷乱不是“重”。要达到“重”的要求,我们要力求在工作中做到“四化”。一是结合经济频道自身的特点,寻找受众最易于接受的角度,将重点报道日常化进行运作;二是巧妙运用多种形式,将重点报道生动化,象:记者提示性新闻、新旧对比式新闻、异地采访新闻;三是最大限度地吸引听众参与,将重点报道群众化,充分利用经济频道传播优势,多搞现场报道、现场直播等形式,让听众参与。四是从一角看全盘,将重点报道细微化处理。
总之,要搞好经济频道的新闻工作,首当其冲地是要作好创新工作,只有创新的新闻才能生动鲜活,老百姓才能喜闻乐听。
[老王论坛] |
![]() |
|||||||||||||||||||||||
|
||||||||||||||||||||||||
|
||||||||||||||||||||||||
|
||||||||||||||||||||||||
Powered By TIPLAIN™ 钛朴™ © 1997-2005 WANG'S STUDIOS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