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文章所属类别:探索空间 所属大类: 探索空间 | ||||||||||||||||||||||||
电视谈话节目,想说爱你不容易
——兼评《实话实说》今昔之主持
吕岩梅
|
||||||||||||||||||||||||
登记日期:2003/2/15 17:20:23
|
||||||||||||||||||||||||
(作者单位:青岛电视台新闻中心)
自1996年央视新闻评论部乘着新闻改革的东风和业已出笼的各档新闻评论节目彰显从未有过的强势,把一个新颖颖、亮闪闪、热乎乎的《实话实说》打造出炉之后,全国上下迅疾刮起“谈话”、“对话”的狂风,至今风速不减,一时间,神州大地,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大台到各路“卫视”、城市台,涌现出一大批貌似“小崔”的谈话主持人和模仿《实话实说》的谈话节目,普及速度不亚于《焦点访谈》的遍地开花。然而,渐渐地看得多了,除了感奋于我们电视事业的繁荣景象外,也还是会有些经意不经意的比较和观感,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偏爱“小崔” 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就是耐看。深入浅出,轻松幽默,亲切自然,其乐融融,自始至终美不胜收。 随便截取任何一期节目的一段对话都能让我们再次涌动观看时曾有的美好感受。 例1: 《实话实说••唐•金》: 主持人:……我现在第一个问题就是我邻居一个非常和蔼的老奶奶提出来的,她说这个叫唐•金的人为什么老组织别人打架。 唐• 金:我们并不是打架,而是一种体育竞技活动。当我们进行拳击比赛的时候可以因比赛而得到回报,如果在夜总会杀人的话得到的和在拳击比赛中得到的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您说的是我们看上去好象他们是在打架,实际上他们用这种方式表示友好。 例2: 《实话实说•鸟与我们》: 主持人:那我想问问第二位嘉宾,你有没有会背唐诗的鸟? 嘉 宾:我目前还没有那么多的工夫去培育它。 主持人:那您说说,养鸟有什么乐趣? 嘉 宾:作为老年人来说,可以锻炼身体。它催人早起,天明则叫。 主持人:您说的情况,我听着象养鸡。 嘉 宾:鸡也属于鸟类,但是城市不许养鸡,只能养鸟。 纵观“小崔”的可爱有这么几点: 一、捧举嘉宾庄谐有度 为什么《实话实说》的嘉宾,中国的也好,外国的也好,专家学 者也好,平头百姓也好,在崔永元面前个顶个都那么健谈、善谈、侃侃而谈,并且还时有妙语迸出与“小崔”媲美?稍有留意你便会发现,崔永元非常善于捧举他请来的嘉宾们,让他们每一个人在现场都能找到一种非常良好的自我感觉,进而转化为非常不俗的自我表现。 凡为人者,天生就有一种获取别人尊重或捧举的心理需求,如果这种尊重和捧举实施有度,会给受用者以至所有接受这种信息的人带来美好的心理体验。这种尊重捧举应该是排斥阿谀奉承和恶意吹捧,建立在平等和真诚基础之上的一种极具审美趣味的话语艺术。作为《实话实说》主持人和制片人的崔永元掌握了这门艺术。在他的节目里,他对这门艺术的应用俯拾即是。这里随便举出几个例子: 例3: 《实话实说••唐•金》: 主持人:您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一个拳击的推广人和拳手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唐•金:可以,拳击推广人和拳手之间是的关系是拳手的吸引力是最重要的,推广人和拳手签约,然后为他们寻找场地,销售比赛门票,寻找电视台对比赛进行商业宣传和推销,推广人的作用是塑造他人,其目的就是使推广人的作用得到人们的赞赏,让人们感到花两美元享受这样的娱乐是值得的,因为他们看到了伟大的运 动员和体育比赛。所以,人们看到的体育是把人们凝 聚在一起,它渗透到人类的心灵当中,体育让人们学会如何沟通,并且认识到有很多共同之处。 主持人:我刚才仔细听了听,好象是我在问我的问题,唐•金先生顺着思路在说自己的事。其实,我的问题特别简单,就是拳击的推广人和拳手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唐•金:如果描述拳手和拳击推广人之间的关系的话,推广人必须知道怎样找到拳手对他们进行推广,然后使民众对他们有所认识,通过他们捕捉到民众的脉搏,这种关系就是以友谊、尊重、真诚和金钱为基础的。 看这段对话,可以体会主持人对于嘉宾的无时不在的体贴和尊重。在细心倾听的过程中,崔永元当然早就发现唐•金“跑了题”,但他更感觉到了唐•金的谈兴,而且他有些“跑了题”的所谈,这种“节外生枝”也很有趣或者更有趣,大家愿意听,所以,他没有“及时”打断,而是耐心地听唐•金的畅谈有了停顿感,才巧妙地又把既定的话题绕了回来。给足了唐•金面子,也让观众饱了耳福。 例4: 《实话实说••唐•金》: 霍利菲尔德:我当然要感谢我的教练,和我的推广人,他们为我创造了机会,作为运动员,我有很多人要感谢,你要知 道,成绩是你个人取得的,但有很多人给了你帮助。 主持人:现在我们发现,拳击和奥斯卡颁奖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感谢很多人。 主持人的这句插话给了嘉宾及其从事的拳击事业一个及时的捧举。因为谈话进行到这里,前面大部分讲的都是拳击比赛的惨烈和对手之间的互不相让,容易给人产生这项运动和从事运动的人是否“文明”的疑惑。现在机会来了,嘉宾开始表情凝重、充满深情地表达取成功的他对众人的谢意,非常符合我们中国人的文明、道德观念。崔永元及时地捕捉住这个“亮点”,由拳击手感谢众人联想到奥斯卡颁奖的感谢众人,巧妙地为拳击“正了名”:拳击也象电影一样,是受人欢迎和喜爱的体育娱乐项目。 这样的比喻和联想,不用说,现场这些来自美国的拳击运动嘉宾都高兴,他们得暗暗感激这位中国“国台”主持人的善解人意。 例5: 《实话实说• 四世同堂说电影》: 当这家四世同堂的老奶奶兴致盎然地侃了一个段落之后,崔永元接过话茬说了一句: “奶奶,咱们不说了,留一点急急他们。” 礼貌、尊重,加上适当的捧举,老奶奶的“演说”停得美滋滋,现场的观众听得乐悠悠,话谈的主题又在不知不觉中回到了现场。 在这种百般受“宠”和倍受鼓励之后,嘉宾自始至终保持了一份 不错的心境,后面还会有精彩发言。作为场上观众,良好的情绪也被流畅地维护下来。整个谈话的“场”,没有遭到任何人为破坏和阻断, 而且重又吸收了新的养料快乐前行。 二、“润滑剂”、“调味料”优质高品 在谈话、对话类节目中给现场的嘉宾和观众创造好的谈话场,让他们想说、会说、精彩地说,主持人懂得并且“手艺”娴熟地不停地往“场”里添加调料、润滑剂十分重要。而这些“料”“剂”还得讲求料质,让享用者尝到品位。“小崔”在这方面是高手。 笔者把他的“手艺”总结了这么几种: ——插入式 例6: 《实话实说•鸟与我们》: 主持人:我们在座的人中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养鸟的经历的,您能不能给我们谈谈养鸟的乐趣? 嘉 宾:就是听它的叫声。它叫出来的声,用我们的土话说叫“音儿”,实际上就是语言,各不相同。内蒙百灵鸟,它原先叫声非常难听,通过人工饲养、驯化,它可以叫出13套来。这13套就是莺、猫、燕、狗、家喜鹊、灰喜鹊、黄雀、麻雀,还有象母鸡下蛋、公鸡打鸣,它都可以学。 主持人:你养了一只百灵,鸡鸭猫狗兔都不用养了。 例7: 《实话实说••唐•金》: 霍利菲尔德:我当了四次世界冠军是因为我进行了调整,要成为优胜者必须进行调整。我已经认识并纠正上次比赛的错误,争取第五次获得冠军。 唐•金:你们听见了?“决战在中国”。 主持人:如果我们能把这个现场当作一个新闻发布会的现场来看的话,那么是我们看到的拳击史上最和善的一次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这样的插话每每让人发出会心会意的笑声,在诙谐、俏皮中完成现场点评、承接上下和活跃气氛的任务。 ——**式 主持人主持节目都有**词,崔永元也不例外。但他的**总是让人感觉跟现场那么“贴”,而又那么独特,他总是能根据现场的情况左联右挂,把个**词说得直往人的心里去。有时候会感觉他不仅仅是“**”,还在做着“思想政治工作”。 例8: 《实话实说••唐•金》: 霍利菲尔德:我不知道它(指霍利菲尔德的中文名字)的意思。它应该是一个好名字,我知道有三个中文字,我知道我很棒,我想这个名字也很棒。 主持人:您喜欢中文字,待会儿我们送您一个八个字的名字。 好,我的问题基本上都提完了,不要以为现场只有这么多问题,更多的问题都在下面呢。下面的问题很难回答,所以唐•金先生在回答他们的问题的时候可能应该简短,要用快拳。好,哪位先说? 接“中文名字”的话茬送上“送您八个字的中文名字”的“干巴人情”,幽默而友好,完成了漂亮的“承上”;又用“快拳”之说,“油滑”地把话语权移交给场上的观众,“启下”也顺理成章。而“快拳”的比方,则会让唐•金这位名震八方的拳击推广人愉快地接受主持人让他“长话短说”的警告。 ——碰撞式 一档几十分钟的谈话节目,没有几个来回的话语交锋是不可能拿住观众的,而这种交锋和碰撞主要依赖于主持人的妙语催发和激荡。崔永元就很善于顺势而导,激发大伙的思想火花,将谈话引入“别有洞天”的佳镜。 例9: 《实话实说••唐•金》: 主持人:我问您一个很小的细节,很小很小的细节,我们看到在拳击比赛之前,尤其是在新闻发布会的时候两个拳王会恶语相向,说不好听的话,那是在表演还是在真正的相互仇视。 唐•金:真的相互仇视。他们互相谩骂。……我有时候愿意看到 这种不稳定的情绪,因为它能够带来激情,带来很高的票房价值。 主持人:对不起,您是愿意看到他们和好还是愿意看到更高的票房? 唐•金:我希望高票房,毫无疑问我要赚钱,这是一码事。…… 主持人:这是实话实说。您经常做调和他们关系的工作吗?还是火上浇油? 唐•金:你必须要成为有眼光、有远见和善解人意的人,你要会分析,要学会发挥自己的作用。我的超人之处就在于我能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把握时机进行分析,如果需要火烧得旺一些,我就会加点油,如果需要浇点水我也会浇点儿水。 “票房”和“火上浇油”的问题都问得大胆而顽皮,而且步步紧“逼”,不由得“老唐”不“实话实说”。几个回合,观众的情绪一直被高高地提起来,全神贯注享受耳福。 前面(例2)列举过《 实话实说•鸟与我们》中的一段对话,主持人“听着象养鸡”的风趣插话,还引得那位酷爱养鸟的嘉宾“较上了劲”,楞是冒出一句“鸡也属于鸟类”的辩词。这一来一往的对话惹得全场观众笑得前仰后合,气氛达到高潮。 主持人感染、带动了嘉宾,进而活跃了全场。 三、话语权控制收放自如 看崔永元主持的节目的文字稿,会有一个有趣的发现:从他发言的频率看,优势十分明显,几乎是每一个嘉宾和观众高谈阔论一番之后,他都要出来应接。但从他发言的长度比例来看,则呈现突出的“劣”势。比如,《实话实说• 该出手时就出手》中,见义勇为的薛老师等嘉宾的发言一般都是几百个字,而崔永元的应接绝大多数都是几个字,十几个字,象“但是,围观不是个办法”、“从小偷变成病人了”、“薛先生,您心情好一点了吗”、“犯罪分子都是纸老虎”等等,很容易让人想起中国民间文艺的一种形式“三句半”,崔永元就是那个说“半句”的角色,虽然他把很大的空间都留给了嘉宾和观众,但是,谁都得承认,全场都还是在“乖乖”地跟着他的“半句”走。 BBC声音培训员大卫• 邓希尔曾指出:“权威性不是指声音,权威性是种状态。”总是面带笑容的“邻居大妈的儿子”“小崔”牢牢地控制着场上的话语权。从前面举到的很多例子已经可以体味“小崔”的这种“控场”功夫。 他们少了什么? 在全国“对话”“谈话”一片红中,主持人也随之“红”了一些,,但是能真正象崔永元那样与节目紧紧地融为一体的个性主持人还是凤毛麟角。就是已在观众中享有盛誉的《实话实说》,现在因为崔永 元的暂时离岗,也打了不少折扣。总觉得节目和主持人都少点什么。 不久前看过一期《实话实说》,是讲“精品女人”的,嘉宾有妇女问题女专家,有时装杂志女主编,有心理学女博士,她们或学问深厚,或亮丽如星,但有一个共同点,健谈。特别是那位来自上海的感情问题女专家,每一个话题,她都能由浅入深,透过一个个他了解的男女故事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她的阐述却连续数次被主持人横刀斩断,主持人要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意图。 笔者没有做过《实话实说》的嘉宾,无法体会嘉宾的感受,但从坐在电视机前当观众尚且咯咯楞楞的的内心体验可以想见,台上的嘉宾每一次谈话被打断都会感到别扭,并且,可以肯定地讲,这种别扭已经影响了她的发挥。而主持人的这种话语“霸权”,也破坏了场上观众的情绪。说话有“语流”,情绪有“情绪流”,“流”一断,很难再上来,以至达到高潮。所以,场上的气氛最终是沉闷、压抑的。据了解,现任《实话实说》主持人也曾是一个著名谈话节目的主持人,而且学识了得,但目前她主持的《实话实说》节目还没让观众找到感觉。这不仅仅是因为“小崔”的先入为主。 是的,作为主持人,按照理论是应该牢牢地把握话语权,这是最基本的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随意使用或者说剥夺嘉宾的话语权。不能为了赶着履行自己既定的思路和文案,而舍弃了当下的倾听和精彩。 其实,有时候这种嘉宾的即兴发挥和现场激发出来的嘉宾与嘉宾、嘉宾与主持人的“斗智”和“交锋”才是谈话节目的真正魅力所 在,主持人的真正功力也在于对此松紧有度、收放自如的把握。 美国CBS有个著名谈话节目主持人奥帕拉•温弗丽,她主持的《人们正在谈话》和《奥帕拉节目》大受欢迎。她的“绝活儿”就是“满怀兴趣和同情地倾听”。她的传记作者、美国评论家乔治•麦尔这样评价她: “一般说来,广播电视的访谈者只是提出问题,却并不认真听回答,他们的心思放在其他事情或是下一个问题上。但奥帕拉仔细倾听嘉宾们的谈话,并且利用谈话的内容把主题步步引向深入。”① 谈话节目离不开嘉宾和观众的支撑,他们是节目的主体。主持人:给嘉宾和观众一个空间,他们还你一个精彩的世界。 节目还是那个节目,策划还是那些策划,主持人也很优秀,为什么此节目不如彼节目好看呢?这里我想起白岩松的一个观点: “现在的时代不是故事的时代,而是讲述的时代,故事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讲故事,用什么方法讲故事。”② 是这么回事吗?中央电视台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北京电视台元元主持的《元元说话》和《第七日》,还有青岛电视台正异军突起的《生活在线》等“说”法特别的新闻节目、谈话类节目的大受欢迎及其名声的不胫而走,从某种程度上佐证了白岩松的观点。信息时代,咨询时代,新闻资源就那么多,各路记者都去了,各家媒体都在谈,可回来到底怎么发,怎么个“说道”法,点子、套路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上面说的这些节目观众看着、听着,就是感觉亲切、 愉悦、贴心贴肺,可乐的让他们从心里乐,可悲的让他们从心里悲。一句话,他们喜欢。 看看眼下林林总总的谈话、对话节目,有社会类的、有新闻类的、有生活类的,其中确实不乏精品,但也有相当一些节目确实留不住观众的眼球,拴不住观众的心。这里面当然原因很多,但主持人最最关键。而一些主持人的失利,除了文化素养、新闻素养(做任何电视节目都离不了一定的新闻素养)等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其中重要的一条还是欠缺一种“关怀”,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人的尊重和关怀。 我总觉着崔永元就有一种深入骨髓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否则他不会做得这么自然、贴切,这么紧紧抓住受众的心。智慧和学识来自天赋和学习积累,而“情怀”的功力要从心灵深处打造。 主持人是节目的形象、节目的灵魂,谈话、对话节目主持人的功力太大程度上就是节目的功力,喜欢看《实话实说》就是喜欢崔永元已是不争的事实。你看央视的《对话》、《艺术人生》,还有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这些新兴的谈话节目,别管谁克隆谁的,总是也打出牌子来了,其中没有一个不是在唱主持人的戏,里面的“功夫”深着呢。 如今做电视节目节目不容易,大家都在变着法儿揣摩观众的心思,看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就连央视访谈“名嘴”也慨叹道: “在我们这样一个美丽的时代里,我们如何能把我们很多的想法,通过美丽的方式传递出去,真的让评论性节目也成为让受众非常喜欢的娱乐节目,那就更好了。”③ 新闻评论也要“娱乐”了,他也是把各种招儿都想遍了。 而谈话、对话节目要让人说个“好”字就更难,因为毕竟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的“现场”表演,哪方面功夫不到就“露怯”了。 如果功力还不到,谈话节目,甚上,无论电视台,还是主持人。 注释: ①杨博一:《美国脱口秀》,京华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②③白岩松:《我看电视评论》,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年第11期。 |
![]() |
|||||||||||||||||||||||
|
||||||||||||||||||||||||
|
||||||||||||||||||||||||
|
||||||||||||||||||||||||
Powered By TIPLAIN™ 钛朴™ © 1997-2005 WANG'S STUDIOS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