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9.19 修正flash导航按钮、迁入新空间。 2018 1.08 网站迁入商业空间。 2008 5.28 网站迁入青岛广电传媒网服务器,感谢传媒网提供网站空间。2005 6.15《老王论坛》正式申请 lwlt.net 做为永久域名,同时采用强大的商业网站空间,希望能为网友提供更好的服务。升级核心代码。(2005.4.15) 增加在线调查功能,《老王论坛》,将会推出一些题目的在线调查,欢迎您投票参与。 增加越来越流行的 RSS 聚合服务。RSS ? 什么是 RSS ?全称“Rich Site Summary”或“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是一种数据描述规范,通过 RSS 阅读器查看页面,简洁、快速,没有页面美工,只有文字。 修正和优化搜索和高级搜索功能。 《老王论坛》再添与网友的沟通方式,如果你喜欢哪一篇文章,可以在这篇文章的下面,选择你喜欢的程度,来告诉作者。 本站所有文章、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归各自著作权人所有,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及国际法保护,未经许可不得有转载、引用、出版、发表等一切有损著作权人利益的行为,否则将有承担严厉的刑事责任或民事责任的可能。
  文章所属类别:探索空间 所属大类: 探索空间  
 
精品创作--不懈的追寻与探索


徐 磊
     
 
登记日期:2005/1/11 20:49:18
 
   
 

一、对当代电视人来讲,创作反映时代大主题的作品,既是应尽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我们身处一个波澜壮阔的变革时代,从僵化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经济发展带来的变革与富足,社会进步产生的文化繁荣与多元,国企改革的困境与探索,下岗再就业的痛苦与新生,WTO、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等等,这一系列的改革影响了社会的经济、文化、思想甚至道德等各个领域的价值定位与评判尺度。这一切,都为今天的电视人提供了广阔而又丰厚的创作空间,如何面对它、纪录它、评价它,快速变革的时代也为今天的电视人赋予了更多更艰巨的历史使命。


***总书记曾对新闻工作提出过明确的要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投身改革、关注改革、纪录改革,热情地为改革鼓与呼,是今天的电视人应有的态度。无论是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还是作为一种现代的传媒,发生在今天的改革与开放都应该是最重大的报道主题,这其中,首先是对科学理论的系统介绍,对时事政策的准确阐释、对成功的经验和先进的人物的生动报道。而对改革当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要通过媒体进行科学的分析、准确的评价以达到解疑释惑、舆论引导的目的。


这里就涉及一个宣传效果与舆论引导水平问题。在具体的创作当中,也就是一个能否创作出能够感染人、鼓舞人的优秀作品的问题。就电视新闻而言,除了能在新闻节目中进行常规的宣传报道之外,能否发现与开掘社会生活与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重大题材,并在什么样的程度上表现出来,是反映一支新闻队伍综合实力及一个电视台舆论引导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的标准。


几年来,我们孜孜以求、苦苦探索,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并收到了一些较好的效果。基于对我们城市发展及21世纪人类生存空间的强烈关注,在1997年,着手采制了一部反映我们城市及中国海洋科学的大型系列片《中国海洋城》,在这部八集的系列专题片中,我们以一种全方位的视角认真地打量了我们面前的城市与海洋,围绕海洋,就海洋意识、海洋环境、海洋教育、海洋产业以及海洋与城市等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进行了思考与探讨,片子在山东电视台、青岛电视台及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产生的宣传效果是显著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城市的发展定位(此片荣获1997年全国经济节目评比一等奖、山东电视奖一等奖)。


1998年,是国企改革的关键一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入,作为青岛传统支柱产业的纺织行业,要率先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大量职工的下岗引起了政府与市民的强烈关注,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纪录片《纺织人在1998》应运而生。镜头真实地纪录了一个企业压锭及改革的全过程,纪录了参与改革的人们痛苦与希望、矛盾与斗争的内心世界,以及她们的奉献、她们的牺牲。片子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些单位和部门甚至将发行的节目光盘作为礼物送给每一位职工,更多的观众通过片子理解了改革的艰难,也看到了改革的出路与希望(此片荣获1998全国城市台新闻专题一等奖、山东电视奖一等奖)。


二、强化电视创作的文化内涵,体现主流及强势媒体的人文关怀,是现代电视文化进步的体现。“传承文明,沟通未来”,这是中央电视台给自己做的定位。这也是一面旗帜,它所标榜的内容就是:电视作品必须强调注入文化内涵,提升电视作品的文化含量与文化品位。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特指精神财富。作为文化产业,电视本身应该负载着很强的文化传播使命和文化塑造引导功能,在新闻宣传上更是如此。但长期以来,由于过分注重短平快式的信息传播,我们创作的电视作品文化含量相对不高,或者说文化品位不算高,有人把电视文化简单地定位为“大众文化”,并与高雅文化对立起来,有人甚至就此分析道,电视的基本观众是一些社会地位不高、文化层次和鉴赏水平较低的群体,似乎格调过雅就会曲高和寡,失去了基本的受众,更有甚者,把电视的“俗”与“雅”、广博与精深对立起来,其实此类观点是偏颇和错误的。电视作品是精神产品,理应负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无可否认,电视是一种感性文化,在认知这一点的前提下,还应该做到雅俗通说、感性与理性相交织,这样其传播与承载的文化才既有可视性和收视率,又有较强的文化丰度与文化厚度。事实上,观众对文化的需求,本身是多层次的,不仅有满足娱乐、消遣的一面,还有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质及精神境界的一面。因此,电视作品就必须在适应观众需要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负载文化内容,努力使作品具备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做到“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那么,对一个地方城市电视台来讲,如何发掘具有自己独特个性与地方色彩的文化资源呢?


在具体的选题中又怎样提高电视作品的文化含量呢?1999923是胶济铁路建设一百年的日子,百年的历史时空应该包容着很多精彩的故事,但如何讲述这些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又能说明些什么?是编导们最初遇到的问题。最终制作完成的系列专题片《胶济百年》,把围绕铁路精选出来的历史与现实的故事,重新组装在了政治、经济、文化大背景下,在极富思想性与观赏性的同时,充分挖掘了掩埋在百年时空里的文化内容,使这部历史题材的专题片不仅没有那种陈旧枯燥感,相反倒显得生动活鲜。文化的意蕴在这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此片荣获99年山东电视奖一等奖)。


体现电视作品文化内涵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表现在创作之中的“人文关怀”,即在创作中要始终充满深情地关注社会文化现象,尤其是构成文化现象主体的人。将镜头更多地对准人,忠实的纪录人的悲欢离合,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命运,是当今中国电视文化的一大进步,也是电视创作主体回归的体现。


1998年,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了攻坚时期,结构调整与减人增效带来的职工下岗分流,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下岗成为困扰许多个人与家庭的敏感话题,也牵动着政府及无数普通人的神经。新闻宣传中如何触动这一社会敏感区域,又怎橛实现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和正面引导的舆论功能呢?单纯地报道如何正确对待下岗,如何成功实现再就业是难以解决问题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从“人”与“情”入手,在青岛纺织全面压锭的大背景下,将镜头对准了那些为企业发展做出过贡献的普通产业工人。她们当中有纺织世家、有生产标兵,也有车间的管理者,他们面临着的同样问题是,企业要摆脱困境而实施的整体压锭与产业结构调整,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饭碗与生存状态。《纺织人在1998》所纪录的,就是这样一些普通人,他们在命运的抉择面前,所产生的矛盾与痛苦、失望与希冀,以及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无私与宽容、奋斗与追求,可以说是久违了。那些朴实的脸庞和生动的面孔,他们中有我们的父辈和兄弟姐妹,他们有历史的荣光,也有现实的彷徨。因为片子始终贴近了人,关注了最应该给予关心的群体的生存状态,因此,节目被大众所接受并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中国海洋城》当中,我们曾专门拿出一个篇章,将镜头密集地对准了中国的海洋人,三代海洋学家有着三种不同的海洋故事:从国外归来的曾呈奎毕生实践着其耕海牧渔造福中华的梦想;搞黄海水产资源研究的唐启升构织起大海洋生态理论;年轻的赵进平对中国海洋科学的真空地北极的一次次探索和努力。这些在不同的岁月成长起来的科学家胸中抱有的却是同一种东西,那就是对海洋科学的迷恋与求索,心中升腾着中国走向海洋的强国之梦。镜头在细腻地纪录了他们各自故事的同时,也生动的展示并了解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以一种极其关注的目光注视着各个故事的结局或走向,将人与海的命运紧密地交织在了一起,让观众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


三、精品创作,是评判一个媒体舆论引导水平高下的一个重要尺度,其实质是对创作空间的深度开掘。


围绕重大新闻题材,进行精心的策划,组织精干的力量进行采制,并最终创作出反映时代大主题的精品力作,在今天已经成为检验一个媒体新闻综合实力的重要尺度。如此说,一个电视台只能完成和发布一些“本台报道”式的新闻采访,那么这个电视台的整体新闻素质就很难说能有多高,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造成了一些有价值的新闻资源的浪费,因此,充分地开掘新闻报道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关注我们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就成为今天许多电视媒体孜孜以求的目标。


什么是精品, 江总书记提出精品要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一般来讲,精品必须具备以下的品质:


首先是节目的创作导向和舆论导向是正确的,节目的思想内容是健康向上的、积极的;其次是节目内容与形式、思想性与艺术性是完美统一的;三是制作水平必须是高超的;最后是社会效益好,能够在社会上和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实践证明,大凡优秀作品都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


有人说,一个电视台的新闻部门,首先要保证的是日常的新闻报道,保证其及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以及好的宣传效果,这其实就是一种精品态度,如果拿出过多的人力、物力去搞什么大制作,根本是舍本逐末。这话也有一定的道理。事实上,精品意识首先就表现在我们的日常宣传中,新闻节目要频频出彩,优秀作品不断,理应是电视台新闻部门的不懈追求,但仅仅满足于此还远远不够。下大力气锤炼出一批优秀的创作人才,创作出一个时期的优秀代表作品,是时代为我们电视新闻媒体提出的更高要求。


怎样才能创作出这样的精品力作呢?如果不投身广阔的社会生活,不开掘鲜活和极富深度的题材,精品佳作只能是海市蜃楼。把镜头对准沸腾生活中的焦点与亮色,积极去追寻探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难点与问题,就可以“淘尽黄沙始见金”,发掘出能够反映时代主题的有价值的选题,也使我们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有声有色气势恢宏,而且动人心魄。


1999年,国企改革进入关键阶段,一些优势企业已率先进入资本运营的快速发展时期,作为中国名牌最为密集的地区,青岛的名牌企业是如何进一步打造自己的品牌,并发挥其名牌效应,形成品牌扩张之势,并以此来带动企业及本地区经济发展呢?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制作了《青岛名牌战略》,以青啤、海尔、海信等几个有代表性的企业为对象,通过现实与历史的交叉叙述,表现青岛名牌战略走过的历程,无论是百年青啤的低成本扩张、中国造的海尔走向世界,还是依托人才、创新走上高速发展之路的海信,不同的视角,各自的故事表达着相同的主题:只有抓住机遇、开拓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有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这其实也从一个个生动的细节和崭新的视线,道出了企业改革所遵循的客观规律(此片在荣获1999年山东电视奖、中国电视奖之后,又荣获第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也是青岛电视台建台以来首次获此殊荣)。


如果说《青岛名牌战略》等是中国企业改革步入到关键时期的一系列作品,那么2001年的《海尔阔步走向世界》则是当我国入世前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期的时候,我们创作的又一部反映时代特色的作品。2001年下半年,我国入世已大势所趋,但是我们在很多方面并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很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入世究竟意味着什么、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而这个时候任何有经验的做法都可能被引为借鉴和效仿。早在一年前就开始推行国际化战略、在国外建厂与国际品牌展开竞争的海尔自然就吸引了人们热切的目光。我们敏锐地觉察到了这种现象,与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联手制作了三集系列报道《海尔阔步走向世界》,通过《国际化的海尔》、《市场化的海尔》和《创新的海尔》三篇报道,深刻剖析海尔在国际化、市场化和创新三个方面的经验和理念,而这三点也正是一个车夫经企业所应该具备的主要特征。所以当片子在中央台《新闻联播》、山东《新闻联播》和《青岛新闻》同时播出后,到海尔参观取经的人更是门庭若市(此作品2002年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作为一个老的工业基地、一个沿海开放城市和一个北方经济强市,青岛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上青天”,到后来孕育了众多的知名品牌,再到近来的国际化步伐加快,吸引了众多的世界500强落户,2008年奥帆赛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更是将青岛引领到灿烂的明天。她每跨出一步,都深深地吸引着国内外热切关注的目光,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记录我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作为一名区域性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我们更要敏锐地关注身边发生的重大新闻,去记录,去宣传,去引导,通过我们的眼睛将今天的新闻变成明天的历史。


如果置身于改革的时代找不到有价值的好选题的话,那只能归绺于理论修养水平和专业素质不高,但有了好的选题,如果不能做好的话,那就只能拷问自己的综合能力了。因为重大题材涉及的采访面很广,要采访的内容也较多,有时甚至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它实际上是对创作者综合能力的一种挑战。在实际的操作中,拿出业务骨干、抽调专门班子认真组织、周密筹划、精心制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中国海洋城》、《纺织人在1998》到《胶济百年》、《名牌战略》和《海尔阔步走向世界》,我们都选调了一些理论水平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知识面比较开阔的记者担纲主创,并专门成立了策划班子,定期研讨,随时把握和调整采访思路,有时还要专门召开专家座谈会,对选题策划情况展开论证和指导。


在制作形式上,我们也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尽管对于我们这些从事新闻报道的人来说,系列片、纪录片、专题片并非所长,但我们还是努力去探寻有时甚至是摸索适合表现主题内容的样式。几年下来,随着一部部系列片、纪录片、历史文献片及专题片在本台及央视的成功播出,我们这些习惯了使用“轻骑兵”报道式的新闻记者,也学会了使用电视创作的“重武器”,业务水平也在此过程中得以提升。


对精品的孜孜以求的精神,对创作的谨慎推敲的态度,是我们能够淌过险滩激流,踏上成功道路重要前提。几年下来,我们所创作的这一系列作品,不仅没有出现一例流产事故,而且都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在山东省、全国城市台、全国经济节目的评比当中,这些作品都获得了最高的奖次,部分作品还参加了中国广播电视奖及中国新闻奖的评比。获奖虽然不是唯一的目的,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对精品的执着追求,也是客观检验我们工作水准的一个尺度。由于我们始终以一种求索的心态、一种对现实与历史负责的态度即唯物的史观来进行创作,从不应景而作、盲目跟风。因此,我们也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所创作的这些作品,也应该能够成为一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因为,她忠实纪录了一个个辉煌的历史瞬间,她着力张扬了一种时代的精神,她赢得了广大受众的关注。我们坚信,此类作品能经得起时间流水冲涮的。


应该说,不断地创作反映时代主题、富有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的电视精品,是我们这代电视人肩上一付不容推卸的责任,也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对于精品的追求与创作,可以说每一次都将会是一个挑战,因为它将会使我们背负上一个重负,承受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深恐因自己的才智不济或努力不够而有负重望;但每一次也都将会是一次超越,超越自我固有的境界,涉足又一个全新的领域,在不断的挑战与超越之中,既提升了自身的素质,也锻造了媒体的风格与品质。我想精品正如句读,刻划在历史大书的每一段落,浓彩重笔,可圈可点,告慰今人,激励来者,这其实就是我们当代电视人共同的目标。


 

[老王论坛]

     
     

你认为这篇文章:   很好 非常好 你的昵称:


  来自: 211.64.199.*  认为这篇文章:非常好。 (2007/2/28 10:49:46)
  来自: 211.64.199.*   如里 认为这篇文章:。 (2007/2/28 10:49:33)
  来自: 59.108.28.*   依妹儿 认为这篇文章:。 (2005/5/4 16:12:02)
  来自: 218.57.74.*   语婕 认为这篇文章:。 (2005/4/27 17:51:00)
  来自: 221.193.37.*   阿雨 认为这篇文章:。 (2005/4/10 10:06:13)
  来自: 218.25.160.*   owen 认为这篇文章:。 (2005/3/27 14:01:21)

 
站内搜索:
更多同类别文章:
  《传统媒体在网络突发事件中如何避免被边缘化》 2012/5/11 13:14:57  
  《多做一些比较研究》王文伟 2011/3/19 17:19:22  
  《青岛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初探》兰 竹 2010/10/16 16:04:58  
  《抵制舆论监督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挑战》程士华、王骏勇、方列 2010/8/10 9:36:24  
  《关于新闻评论的几点看法》老 王 2009/9/9 14:41:14  
     
 
Powered By TIPLAIN™ 钛朴™ © 1997-2005 WANG'S STUDIOS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