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9.19 修正flash导航按钮、迁入新空间。 2018 1.08 网站迁入商业空间。 2008 5.28 网站迁入青岛广电传媒网服务器,感谢传媒网提供网站空间。2005 6.15《老王论坛》正式申请 lwlt.net 做为永久域名,同时采用强大的商业网站空间,希望能为网友提供更好的服务。升级核心代码。(2005.4.15) 增加在线调查功能,《老王论坛》,将会推出一些题目的在线调查,欢迎您投票参与。 增加越来越流行的 RSS 聚合服务。RSS ? 什么是 RSS ?全称“Rich Site Summary”或“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是一种数据描述规范,通过 RSS 阅读器查看页面,简洁、快速,没有页面美工,只有文字。 修正和优化搜索和高级搜索功能。 《老王论坛》再添与网友的沟通方式,如果你喜欢哪一篇文章,可以在这篇文章的下面,选择你喜欢的程度,来告诉作者。 本站所有文章、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归各自著作权人所有,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及国际法保护,未经许可不得有转载、引用、出版、发表等一切有损著作权人利益的行为,否则将有承担严厉的刑事责任或民事责任的可能。
  文章所属类别:探索空间 所属大类: 探索空间  
 
用“三贴近”原则指导主题性报道


赵树新(沧州电视台)
     
 
登记日期:2005/6/28 14:30:29
 
   
 

近期,中央电视台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在《新闻联播》节目中连续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东部新跨越篇、中部崛起篇、东北振兴篇和西部大开发篇。节目播出后,不论是在业内,还是在观众中都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通过央视的这组报道,笔者对主题性报道采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记录下来以飨同行。

 

应该说,主题性报道是中国电视新闻的一大特色,它是以一定时期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基础,以新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新成就的展现和总结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它在弘扬主旋律、实现正确舆论导向方面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然而,此类报道目前也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一是高高在上,说教味浓;二是偏离新闻规律,手法单一,趋向公文材料式的汇报文体;三是画面中性,缺少时代感和冲击力等等。

总的看起来,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是轻视新闻规律,漠视受众需求。其结果直接影响了传播效果,弱化了媒体的“喉舌”功能和作用,影响了新闻舆论的引导力。如何改变目前的这种状况,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并付之实践的工作。

近期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主题性大型系列报道“落实科学发展观”东部新跨越篇、中部崛起篇、东北振兴篇,笔者认为,这次报道不失为一次有益的尝试,甚至可以说是对主题性报道的一次“脱胎换骨”的突破。纵观这组报道一改过去老路子,少了大气磅礴、恢弘绚丽的词汇,多了简洁鲜活、恰如其分的人物话语;少了空泛乏味、高高在上的说教,多了情理交融、循序渐进的分析,“大而全”的叙述也变成了细微之处见精神的点化。“以人(观众)为本”的理念始终贯穿于整个报道方式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成为这组报道的鲜明特点。从中,我们看到,央视记者编辑的良苦用心和“举重若轻”的本领。当这组主题性报道以新闻性强、可视性强、说服力强、效果强的面目出现在观众面前时,让人耳目一新。

一、“举重若轻”背后的良苦用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央电视台深刻认识和理解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抓住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即能否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更快更好发展。作为影响着今后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至关重要,担负宣传职能的媒体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我们惊喜地发现,央视此次报道一改以往模式,来了个大“变脸”。一组报道、四大板块,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中间开花,所有报道都延续着“发展——科学发展——实际成效”这一脉络,但篇篇报道都特色鲜明,篇篇报道都有形形色色的人物穿针引线,起承转合,仿佛就像是一个识多见广的朋友在用生动语言向你讲述生活中发生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在喜闻乐见、形象直观的报道中,观众心服口服的认可了报道事实,并从中受到鼓舞和振奋。这种以小见大,寓大于小,将重大主题消解在人和事中的举重若轻的做法,体现了央视对于新闻理念的再认识和再突破。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央视“以人为本”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

二、切入点抓取准确,报道主题鲜明突出。

主题性报道是非事件性报道,没有明确的时间、地点、内容,没有连续性,也就是说主题性报道要想靠悬念和故事性来吸引受众很难的,这就为主题性报道的新闻化造成了难度。

这就需要记者、编辑能够真正踏下心来,深入到基层,按照新闻规律,从纷繁复杂又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发现主题、提炼主题、深化主题,并始终围绕主题,进行策划和采访,选准切入点,开好局,谋好篇。切入点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它取决于记者、编辑对宏观的把握能力、对电视新闻的理解能力,它对于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央视进行关于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系列报道的记者编辑在这方面是优秀的,他们在34分钟的时间内,做到了把内容丰富的科学发展观,结合不同地域、不同特色讲得清楚明了,通俗易懂,又符合新闻规律和要求。比如,“东部新跨越”《广东:在发展中思考 在调整中突破》以高速公路为切入点,记者在现场说:“广东省是我国的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什么状况,到高速公路上去看一下就知道了,这里是广东省广深高速公路的出口,如今在这里当一个收费员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每天不但要站满八个小时,这样一伸一回的手势,可能一天要做上4000次。”面对全国第一经济大省,记者出人意料的只是选择了我们司空见惯的高速公路来切入报道主题。但细细想起来,高速公路的发展何尝不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写照呢。接下来,记者又从高速公路不断发展与经济不断发展之间矛盾,引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和意义。

2004年,广东仅公路运输的货物就超过了10亿吨,每天273万吨。进入2005年,广东经济增长势头仍然不减,年初仅头两个月,新注册的企业超过了16000家,平均每天275家。”

记者随即提出疑问:“有多少路才能适应如此快的发展?适应这种发展又只能靠多修路吗?又有多大的空间可以拿来修路呢?”

随后,报道援引广东省交通厅厅长张远贻的同期声:

“从占用土地资源这一块来看,以高速公路6车道来计算的话是100一公里,铁路也要50来亩一公里,采用航道建设,10亩左右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实实在在的发展,实实在在的问题,如何解决,显而易见,答案是科学发展观。

“中部崛起”《山西:算账促转变 科学增效益》中,则把低附加值的煤和以煤为原料的高附加值的化肥的比较作为切入点,说明科学发展观的巨大意义。

天脊煤化工集团总工程师 荆宏健:一吨煤的价格,就是4百到5百多块钱,一吨化肥的价格,我们去年出厂价比较高,就是13百多块钱。

此外,《江苏:长江村的变迁》《两湖正做“水”文章》《吉林:养好玉米这棵“产业大树”》分别以请讲普通话,东湖渔场为,玉米产业树状图为切入点,都是把科学发展观这个重大命题融入到了和当地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事和物中,很新颖、很贴切。

我们知道,当前,电视的传播是线性的,新闻事实和素材往往稍纵即逝,难以再现。所以,电视新闻切入点的选择,要在保证主题的前提下,拍摄到足够的素材,因为电视新闻四个表现元素中,画面是第一位的,否则说得再热闹,缺乏画面也是苍白无力的。

三、重视细节运用,凸现新闻主题。

纵观央视此次报道,我们会发现细节在电视新闻中的纯熟运用以及产生的良好效果。 什么是电视新闻细节呢?原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的《细节:电视纪实的魅力》(郝建军)一文中是这样说的, “所谓细节,一般是指作品中与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生活情境等产生有机联系的局部或细部叙述单元。 它是构成作品整体的基本要素。”如果说主题是头脑,结构是骨骼的话,那么细节则是血肉,它应该包括有冲击力的图像和有吸引力的解说词、音响、字幕等。

“东部新跨越”《广东:在发展中思考 在调整中突破》中,为了说明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快,记者抓住了高速路收费员工作中的一个细节,站着收费。

广深高速 收费员 许远征:车流量比较大,你坐下来又站起来比较麻烦,就一直站着,速度比较快一点。

“东部新跨越”《江苏:长江村的变迁》中,在讲述长江村加快自身发展时,记者抓住了这样的细节:

记者:……,这里是苏南的长江村,这个曾经的小渔村,现在已经是厂房林立,最近这里又多了一道新景观-----进村,请讲普通话。

“东部新跨越”《河北:扭转结构失衡 塑造钢铁精品》中,成功运用了师徒二人在拆除曾为唐钢生产出第一炉铁水的4100立方米高炉时的思想斗争这一细节,印证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性。

唐钢第一炼铁分厂高炉车间副主任  张铁军:这几座高炉是我师傅他们那辈人一点一点建起来的,现在轮到我这个做徒弟的亲手把它拆掉,当时心情真是挺复杂的。

全国劳动模范 张铁军的师傅 冬文礼:听说拆除的消息,心里很不是滋味,第二天,我专门赶过来,让徒弟给我在炉前照了好几张照片,留做永久的纪念。尽管恋恋不舍,但考虑到这几座炉子耗能高,污染重,拆掉它是早晚的事,我心里也能理解。

从这两段同期声中,我们没有听到豪言壮语,听到的只是普通人实实在在的想法和做法。细节产生美,张铁军的师傅说,“让徒弟给我在炉前照了好几张照片,留做永久的纪念。”

这一细节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情感之美。就是在这种细节中,我们也深刻的感受到了人们对于科学发展观的逐步认识的过程。这些我们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小事”被记者敏锐地发现并运用在报道中,很有说服力,这种局部或点上地具体展示,使报道深深地印入受众地脑海中,震憾着每一个人,从而对以后地主题深化起到了引入、提升和强化的作用。

电视技术的发展,动画、特技、字幕等后期制作技术的成熟,使电视新闻细节多样化表现方式成为可能。此次央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报道运用了大量字幕、图表等方式,弥补了电视新闻线性传播的弱点,使画面中的具象语言与抽象语言达到最佳组合,最终保证了信息的有效传播。

像“东北振兴”《吉林:养好玉米这棵“产业大树中”》有玉米产业树状图、链接(玉米问题)、记者感言、媒体声音四段图表、数字的字幕提示,“东部新跨越”《河北:扭转结构失衡 塑造钢铁精品》中,也运用了两次“链接”和一次“关键词”。

链接:‘硬钢’与‘软肋’

5600(钢产量):0(高技术含量钢)

14(全国上榜钢铁企业):0.5(销售收入与宝钢比值)

链接:‘时间表’与‘硬杠杠’

淘汰  取缔

规模  档次

节能  环保

关键词

抚优 汰劣 塑造精品

河北省精品钢铁生产基地建设进入倒计时

《河北省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总体实施意见》起草完成类似的手法在这组报道中篇篇都有,各有特色。表面上看,我们会觉得,央视是偏离了电视新闻快捷的特点,实质上,这种手段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他们对电视新闻画面语言的全新理解,无疑是一场电视新闻,更准确的说是电视主题性新闻的“革命”,是对新闻信息传播的深化。

四、遵循新闻本源,坚持事实说话。

纵观央视此次报道,始终严格遵循着新闻的本源,坚持用事实说话。我们说,要将中央的大政方针、宣传精神宣传到位,关键是要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要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把通过实地采访获取的具体事实和宣传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新鲜的事实增强内容的表现力,给人们以启示、给人以信心,给人以鼓舞。

比如,在说到河北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施“增高减低、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钢铁行业结构调整时,是以唐山为例来说明的。

同期声   河北省发改委副主任  郭大建:在未来的三年当中,仅唐山我们就要压缩73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这730万吨是江西省2004年全省全年的总产量。我们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小的,这730万吨钢的产值,相当于我们承德市一年的工业总产值。

解说:同样是在唐山,全国排名第6、河北排名第1的唐钢集团却在结构调整中尝到了甜头。

记者现场:这里是唐钢刚刚竣工投产的彩涂生产线,灰色的钢板从这条生产线走上一遭就可以变成五颜六色的彩钢了,它的身价也因此而成倍上涨,这项“彩色工程”,预计一年就可以为唐钢增加近5亿元的销售收入。

在说到江苏长江村靠人才促发展时,是从长江润发四通锻造公司给“海归派” 谢斌145万的股份切入的,长江村村委会副书记郁霞秋说,我们老一代完成了资本积累,企业要发展,就要打造高科技产品,要完成自己自主知识产权。观众看到这里会提出疑问,这样大力度地吸引人才,实际效果怎样呢?记者在报道中写道:

1984年的长江村,人不过千,人均年收入不过百,靠村办纺织企业,10年后收入增长10倍。94年长江润发集团成立,自己研发核心技术,转向电梯导轨生产,靠这一招鲜,2004年长江润发年销售额超过20亿,占据了国内电梯导轨50%的市场份额,10年间村民年均收入又增长了10倍。

事实胜于雄辩,从报道的事实中,我们看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阵痛”是难免的,但“阵痛”之后是无比的“舒畅”;在“失”与得面前,科学发展观这只无形的手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以上只是笔者对于中央电视台“落实科学发展观”这组主题性报道方式的一些主观看法,希望新闻同行共同关注研究主题性报道,使他做得更好。

 

[老王论坛]

     
     

你认为这篇文章:   很好 非常好 你的昵称:


  来自: 61.155.101.*   凌云游龙 认为这篇文章:。 (2006/4/5 9:50:02)
  来自: 221.195.131.*   男人不孤独 认为这篇文章:非常好。 (2005/9/3 8:36:24)
  来自: 221.195.140.*   王娜 认为这篇文章:。 (2005/7/6 11:44:29)
  来自: 221.195.140.*   王娜 认为这篇文章:很好。 (2005/7/6 11:43:44)
  来自: 221.195.140.*   老李 认为这篇文章:非常好。 (2005/7/6 11:42:31)
  来自: 221.195.140.*   小毛 认为这篇文章:。 (2005/7/6 11:39:26)

 
站内搜索:
更多同类别文章:
  《传统媒体在网络突发事件中如何避免被边缘化》 2012/5/11 13:14:57  
  《多做一些比较研究》王文伟 2011/3/19 17:19:22  
  《青岛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初探》兰 竹 2010/10/16 16:04:58  
  《抵制舆论监督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挑战》程士华、王骏勇、方列 2010/8/10 9:36:24  
  《关于新闻评论的几点看法》老 王 2009/9/9 14:41:14  
     
 
Powered By TIPLAIN™ 钛朴™ © 1997-2005 WANG'S STUDIOS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