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文章所属类别:论坛自述 所属大类: 论坛自述 | ||||||||||||||||||||||||
一同走过十年
――我与《视听纵横》
吕岩梅
|
||||||||||||||||||||||||
登记日期:2005/5/21 9:12:17
|
||||||||||||||||||||||||
就在不经意间,青岛广播电视人业务成长的园地《视听纵横》已经走过十个春秋。 十年,一个呱呱婴儿长成翩翩少年。 十年,一棵嫩稚幼苗长成栋梁之材。 这十年,中国电视完成了脱胎换骨的新一轮改革,打造中国电视集团军硕果累累。 这十年,青岛电视台建设区域性强势媒体挺进全国城市台的前列。 这十年,本人从一个风华正茂、激情满怀的电视追梦者变成了年届不惑而仍然痴心不改的“资深传媒人”。 …… 长大了,成熟了,变老了,无限的感慨,无尽的感激。十年,我与《视听纵横》一同走过。 遥想1995年,我正与几个同事一头扎进与央视《东方时空》近乎同时“创栏”、并可在青岛与之媲美的探索性、社会性新闻栏目《新闻广场》,做得废寝忘食、如痴如醉。此时,《视听纵横》创刊了。她的第一任主编、青岛市广播电视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文伟主任打电话给我,说,你们节目做得这么好,怎么不把一些体会和体验写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并不由分说规定了交稿的最后时限。当时担任节目制片人兼责编的我,做这个日播的新闻性节目正忙得不亦乐乎,简直是“日理万机”,似乎无暇顾及这样的总结和探讨。无奈,期间,老先生多次电话催逼“进程”,出于尊重和自尊,不得不硬着头皮半夜起来写稿。 于是,便有了《半篇文章与整体构思》、《也谈新闻从业者的角色定位》、《渴望思想的丰富――一个电视人的零碎思考》等一系列采编杂感式的所谓“论文”陆续登上《视听纵横》。不曾想,这些文章由于是来自火热的电视实践,并且有感而发,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典型性,被市广电学会推荐到省里,竟都在省厅和省广电学会组织的论文评奖中获了奖。我心里明白,这些论文和奖项都是一一如上被“逼”出来的。 然而,似乎是得到了某种鼓励和乐趣,从此,为《视听纵横》写稿成了我的习惯和能动行为,冥冥中,《视听纵横》――这个并没有正式刊号的青岛广电人的内部刊物,也开始在自己的心目中扮演一种精神家园的角色,一些寂寥之中的思虑和企盼可以向她倾诉。 在以后的几年中,我的工作岗位几多变化,从责编、制片人、编辑部副主任,到新闻中心副主任,一如既往的埋首工作,一如既往的“日理万机”,但每年每年我都要挤时间为《视听纵横》交上一到两篇“作文”。当然,本人有幸继续得到学会新领导和《视听纵横》编辑部同仁们的提挈,作品仍然大多被举荐到省级以上的业务期刊发表,并赢得不同的奖项。慢慢地,竟也混成了省内广电系统的“理论骨干”。几年下来,颇有收获,在评职称时,一串 “论文”或“科研成果”目录蛮令人眼热的。 也挺了不起啊,以至如今已抽身“局”外潜心知识回炉和阅历升华的本人,回首在青岛电视行当心无二用、埋头苦干的岁月时,也会自豪地自言自语:这十几年俺老吕还是剩下一点“干货”的! 想到我与《视听纵横》的十年交情,便感怀世间的很多事情,有时候人是需要旁力推上一把的,哪帕这种“推”严酷到“逼”,否则他(她)就不能进步,不能超越,不能成长。因为惰性也是人性的弱点之一,特别是对于一些心性简单单纯,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的人,仅靠当事者本人,这个弱点有时难以克服。 感谢《视听纵横》式的“逼”,感谢在青岛广电十几年曾经有幸沐浴的各式各样的“逼”。否则,俺就连这点“干货”也没有了。 作者单位:青岛电视台(现在广院读博) |
![]() |
|||||||||||||||||||||||
|
||||||||||||||||||||||||
|
||||||||||||||||||||||||
|
||||||||||||||||||||||||
|
||||||||||||||||||||||||
Powered By TIPLAIN™ 钛朴™ © 1997-2005 WANG'S STUDIOS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