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9.19 修正flash导航按钮、迁入新空间。 2018 1.08 网站迁入商业空间。 2008 5.28 网站迁入青岛广电传媒网服务器,感谢传媒网提供网站空间。2005 6.15《老王论坛》正式申请 lwlt.net 做为永久域名,同时采用强大的商业网站空间,希望能为网友提供更好的服务。升级核心代码。(2005.4.15) 增加在线调查功能,《老王论坛》,将会推出一些题目的在线调查,欢迎您投票参与。 增加越来越流行的 RSS 聚合服务。RSS ? 什么是 RSS ?全称“Rich Site Summary”或“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是一种数据描述规范,通过 RSS 阅读器查看页面,简洁、快速,没有页面美工,只有文字。 修正和优化搜索和高级搜索功能。 《老王论坛》再添与网友的沟通方式,如果你喜欢哪一篇文章,可以在这篇文章的下面,选择你喜欢的程度,来告诉作者。 本站所有文章、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归各自著作权人所有,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及国际法保护,未经许可不得有转载、引用、出版、发表等一切有损著作权人利益的行为,否则将有承担严厉的刑事责任或民事责任的可能。
  文章所属类别:你说我说 所属大类: 你说我说  
 
关于广播新闻业务探讨的来往邮件


江之波
     
 
登记日期:2005/9/2 9:12:19
 
   
 

 

近一个时期来,经常接到一些同事们的电子邮件,跟我探讨关于新闻频道特色的课题,一来一往,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当时的邮件,也挺有意思,我按时间先后集纳起来,便形成了这篇文章。

 

(2005年三月的邮件)

 

同事来件(以下简称来件):老王的《评点一条下雪的消息》评得真好。实际上,不仅早新闻节目有闪光的地方可以评点,我们的新闻节目也有闪光之处值得评评,希望你跟老王关注早新闻一样,能关注一下我们的新闻节目。

作者回件(以下简称回件):我看了老王写那篇评点文章,以我看,他的“评点”不仅仅是因为那篇的消息写得不错,更主要的是,想通过这个评点来表述他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引起你们的关注。我以为,他的这些看法是针对你们新闻台新闻节目的一些问题而言的。我认为主要有三点:

一是由这篇下雪的消息直接引出来二个问题,一个是新闻要及时,这一点头在文章中已经详细评述了。

还有一点就是这篇下雪的消息体现了一种人文关爱的精神,这是现在有些新闻中比较缺乏的内涵。这个问题,说得白一点,就是搞新闻的人要关心关怀百姓,心中要想着百姓在想什么,百姓需要什么,百姓在急什么,百姓在忧什么,百姓悲什么,百姓喜什么,百姓怒什么,百姓恨什么,百姓乐什么,我们要与百姓同急同忧同乐同喜,新闻编辑在处理稿件和组合节目时更要做到心中有百姓的利益,不能唯上和唯本本。不是我们有人常说,“搞新闻要找到兴奋点,找不到是很可怕的。”那么新闻的兴奋点怎么找呢?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从关心关怀百姓这条途径去找,往往就容易得到兴奋点。写“下雪”的编辑就是因为这个而找到了新闻的兴奋点。为此,老王在评点文章里,强调地说了这么一段话:“我们的编辑记者要从心里关注关怀百姓的利益,.....要真正理解和实施中央领导的这句话‘群众利益无小事’!那么我们党的新闻工作者就应该在工作中充分切实地来体现它:不仅在稿件的字里行间要这样,而且在策划组织各类报道,在组合新闻节目中也都应该得到体现。这些都不是抽象地说说就可以的,而是要十分具体地体现,甚至应该体现到各项工作的细节之中。”

你不是要我像老王那样关注你们的新闻节目,评点你们的新闻节目吗?你说,你们的新闻节目也有闪光的地方值得评点,这个我不否认。但是,就你们这个时段的新闻节目,要我评点的话,我觉得评不评具体的闪光的地方是次要的,我的真实看法是,你们这个时段的节目定位似乎有点偏,偏在节目定位跟本时段的听众群的需要相悖。我的意思是,因为现在再也不会有以往历史上“大众”收听群,现在每个时段的听众层次是不同的,他们都是一定层次的“小众”组成的。所以我们的节目就应该因他们而异,报道他们这个层次的“小众”所关心关怀的想知道的东西,而你们的节目却跟着别的时段新闻节目的路子走,尽管可能有“闪光的地方”,但肯定不会收到那个时段新闻节目的效果,获得高收听率。这就是因为两个节目两个时段收听群是不同,那个新闻节目完全适合它那个时段的听众群,而你们的节目却不能完全适合你们这个时段的听众群。这也许就是你们节目的主要问题。是否如此,你可以调查调查。如果你们能够从关心关怀百姓的角度思考一下,也许你们会觉得我对你们节目的这个评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以上所言仅供参考。

第三是老王在“评点”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里提出了九个问号。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仔细想过这些问题。其中最明确的一个问题,就是遇到突发事件,你们整个新闻部门能够立即行动起来投入报道吗?这次突然下大雪,是因为你们编辑上早班,在路上触景生情,由此触发了她的新闻敏感,写出了这篇消息。如果你们新闻部门早就有了应急措施和方案,便能立即动员记者编辑赶赴现场展开报道,我相信,这个报道肯定更精彩!如果这样的报道还能够采用现场连线手段,记者由各个现场发回有关(带有现场视觉的内容)下雪消息,必将更加精彩――这就是广播的优势!

老王跟我说过,他希望他的那篇小文章能够给你们一点启示。如果你们把今后的报道搞得更精彩,把节目办得更有听众缘,那他也就达到目的了。

 

(2005年6月的邮件)

 

来件:我们在新闻节目里设置了一个新栏目《一天新闻早知道》,你听了没有,怎么样?

回件:今天早晨我听了《一天新闻早知道》,这样的栏目虽然不是你们的创新,其他电台早就有采用过。不过它还是很有意思的一个栏目,它预告今天将发生的一些重要的或者有趣、听众关心的事件等等,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引导人们去参与,或者满足人们的一些好奇心等等。有新鲜感。要办好它,关键是选择听众想知道的、极为关心的、能给听众带来兴趣的信息。

由此,我想,你们的新闻节目是否还可以设置一个评论性的小栏目。由你们编辑记者自己就本组新闻中可以评点的新闻或者就当前社会上有可以评点的事件和问题发表意见,评论的形式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编辑记者自己的讲话录音。评论力求个性化,有点个人色彩,它不是官方评论,而是个人的评议,当然得与中央保持一致的口径,却又很有人性人情色彩,评议中可以加上“我是这样看的”,“我觉得如何如何”等等,话语幽默诙谐一点,不要太呆板,严肃、教条。这样既可提高新闻的指导性,又很有吸引力。不要急着上,可以找年轻人商量,我估计他们肯定敢做,而且语言肯定有戏。你不妨试试,先不定期,待成熟了,就可以定期。另外栏目的名称更可以突出个性化,如《你说我说》、《三言二语》等等,每篇二三百字,不妨试一试,这样节目也就可以有所变化了。如果成功,还可以酎情再设置一些新的小栏目,如新闻故事、背景新闻、社会、民生新闻等等。

特别是民生新闻我们应该下力气把它搞好。民生新闻不仅仅像有人说的是社会新闻、市民新闻、市井新闻。我认为,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的生计,所以有关人民生计的一切事件和事情都是民生新闻应该报道的内容。它可以是社会新闻、市民新闻、市井新闻,但更多的则是涉及人民生计的方方面面都应该包括在它的报道范畴里。有关民生新闻在广播新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体裁归类和表现手法等等都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

如果我们这样做了,不仅可以使节目活泼生动,而且也有益于提高记者编辑的写作功力。你说呢?

另外,今天你们在早新闻节目里,围绕早晨全市被突然而来的大雾覆盖,搞了一个新闻现场连线的报道,展开了方方面面的现场报道,其中有来自气象部门关于大雾的报告、有来自交通要道的路况、有关于公交车的运营、飞机起飞、火车和高速公路开通与否的情况,等等,大约持续了十分钟左右。这个做法是很有人情味的,应该提倡和鼓励!可是仅就这组报道而言,最大的缺憾是,你们的报道都是概念性的东西,以陈述为主。因为既然是现场发来的消息,就应该有现场的具体内容,应该以描写为主,让听众听到记者在现场看到的情况,没有这种视觉性的内容的报道,自然就不那么“现场”了。而且因为你是概念性的陈述式的报道,他也是概念性的陈述式的报道,如此持续十分钟,听着就觉得长了,重复了,没有新鲜感了,甚至觉得都差不多,有点“小题大做”了。这里既有指挥调度上的问题,也有记者本身素质的问题,希望今后能有所改进。

 

(2005年8月12日至13日的邮件)

 

来件:你听了我们的台风麦莎31小时新闻现场连线的直播了没有?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

 

回件:关于台风麦莎现场连线直播的报道很不错,有关想法已经跟你们的领导说了。

这次报道起码有这么三个没有先例:现场连线直播时间最长;三个现场连线同步进行(记者采访灾区现场、采访灾害指挥中心有关部门现场、灾区现场听众热线)也是过去没有的;再就是你们联合经济台的记者共同完成报道,人力资源共享,这是一个节约资源的好办法。这三点,如果在日常报道和节目中得到体现,你们的节目也许更能被听众欢迎。你说呢?

另外,我想得最多的是,这一次你们是有准备、有计划、有组织地展开的。如果没有准备,突然发生了,你们怎么办?能做到现在这样吗?所以我们希望你们通过这次有准备的实践,研究为将来发生突发事件报道作预案的参考。这样,就可以应付想象不到事情发生后而不至于手忙脚乱,或者避免反应跟不上了。你说呢。

 

来件:谢谢!另外,你听了我们《行风在线》和《12345市长热线》直播节目没有?我们也有一些个人的总结与反思,再加上通过麦莎的现场直播等,它们都给我们办出新闻频道的特色以很大启示。有时做新闻这行,找不到兴奋点很可怕。但这次我们所有的参与人员的状态都很好。大家都认为这是新闻频道走出自己的特色办台之路的有益尝试。

 

回件:以此――一种节目形式或报道手段――而侈谈新闻频道的特色似乎有点以一概全,它可以是你们节目的一个特色,而作频道特色,还应该很好地研究一下你们整个频道新闻节目的设置与结构是否合理科学,有个性。

以我个人之见,你们全频道的节目结构尚待进一步调整和改造。比如,有诸多节目的定位似乎不太精确,相互相似,甚至是一个张面孔,缺乏个性。这样就浪费了你们的编辑资源,会丢失许多信息资源。如果全频道节目结构是多彩多样,节目设置根据不同时段不同听众层次来定位,那么也许可以吸引更多层次的听众,你们的听众群才是真正的多了,市场覆盖率才是真正的提高了。

讲究新闻的滚动没有错,但不能因此而掩盖了新闻节目的多元性和多样化,终究后者是个性的体现,没有个性的新闻节目就缺乏活力。尤其是地方台的新闻中能滚动起来的消息,没法跟中央台相比,何况中央台也没有这么刻意追求新闻的滚动。实际上,只要有现场连线这个手段,那么滚动就随时都可以实现,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既有正点新闻节目又可以随时播报新闻。不知道这个看法你能同意吗?

 

作者补白:这次台风“麦莎”的现场连线直播是因为事件关系全局,情势紧急,广播的传播作用明显比其他媒体更大,其他媒体难以替代而显示了它的作用。这一点在历史上也有过明证,如1995年青岛百姓奋战九号台风时,全靠广播发布市领导的抗灾指令,电视、报纸和电话都没有办法及时传达政令(电视灾区看不到、报纸无法及时送到灾区,因为电话线断了,与灾区电话不通),而广播只要有半导体收音机就可以听到,当时许多乡镇就是靠收音机了解市领导的意图而展开抗灾的。当时广播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威力。所以我说,这次麦莎台风来临时,你们现场连线报道直播是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被采用了,并持续了三十一个小时,效果很显著。这是一。

二是现场连线报道直播仅是一种报道(或者说传播)的手段,一般地说,只有在紧急情况的时候,必须及时向听众传播有关信息和事件的时候,才采用这种报道手段。我们如果把它当作常用报道手法,,日久天长就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听众习以为常就不会有新鲜感,却变成“听觉疲劳”,就会使它失去其特有的威力和吸引力。另外,因为有许多事件和信息用其他的报道手段,作者可以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提炼主题的时间,使报道更精确更深刻更全面,更能吸引听众和让听众听得明白,听得清楚,听得懂。这一点必须清楚,决不能因为这一次的成功就以为现场连线直播是“法宝”了,是“放之四海”的最佳报道手段了。它只是广播的一种报道手段,但不是唯一,更不能把它当作一种节目模式。它跟直播谈话式的主持人节目模式不是一回事。

实际上,这种报道手段是从主持人谈话式热线直播节目中移植过来的。它只是作为一种新闻报道的手段,要求客观地报道事实真相,它不是节目,可以夹杂主观的东西。如果把办主持人热线节目的方式用来替代它,那么它就失去了它自身的客观报道的新闻的基本特性。新闻报道就是新闻报道不是节目,主持人热线节目就是主持人热线节目不是新闻报道,它们之间有着质的区别。

三《市长热线》和《行风在线》是同一个类型的主持人嘉宾热线节目,说白了就是领导与群众对话,干部与市民交流、沟通的节目。这样的节目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风云全国地方台,当年办得最好的是上海台《市长与市民》,我们青岛最早是经济台开办了这类的节目,后来就是人民台的《社会监督台》都是这类节目。这次唯一不同的是,《行风在线》把全市各局级干部“过虑”了一遍,甚至二遍;然而《市长热线》则把所有的分管副市长都“过虑”一遍。这样做声势很大,也体现了我市领导干部为民鞠躬尽职的精神,宣传效果是好的。不过根据往年的经验教训,这类节目主要功绩是要看它的“结案率”如何,结案率高,说明实际效果很好,如果结案率不高,问题就大了,可能会产生我们不想看到的负面效果。所以办这样的节目,主要应该求一个高的结案率,如果能达到百分之八十就不错了,也就是说可以了。如果达不到,就得考虑下一步如何提高结案率,不能提高的话,节目就该下马了,等待下轮时势需要时再以别的节目名称重新起动。这样的节目不能只看形式和声势如何,而是要看其实际效果如何,所以办好它的功夫百分之八十是要用在节目以外,就是去解决、落实群众提出来的问题和困难等等,节目的成功与否决不在于听众提出多少问题和意见。因为办这样的节目就为了解决百姓的困难和问题。这是我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告诉我的。你们以为如何?据说,《行风在线》全国各地方台都在办,有的办得很不错,也有的台的领导说,我们已经很难办下去了。我们台有时不也是一个小时的节目里只有热线电话二三个电话,甚至没有一个电话,急得你们只好临时组织。这就很值得我们好好研究,查一查原因,究竟是结案率太低的缘故呢?还是节目效果太好,问题解决得差不多,所以百姓没有意见了呢?但愿是后者。也许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听觉疲劳”?“审美疲劳”?节目选题问题?还是等查出原因再对症下药吧。估计各个台的原因都是不一样的。

 

(2005年9月2日初稿、10月15日补充修改)

[老王论坛]

     
     

你认为这篇文章:   很好 非常好 你的昵称:


  来自: 183.67.1.*   sd 认为这篇文章:很好。 (2011/4/5 11:10:33)
  来自: 222.40.244.*   muzhongyu 认为这篇文章:非常好。 (2005/9/30 21:55:08)
  来自: 219.147.5.*   YY 认为这篇文章:很好。 (2005/9/5 14:54:10)
  来自: 221.0.171.*   wy 认为这篇文章:很好。 (2005/9/2 11:35:52)

 
站内搜索:
更多同类别文章:
  《新闻“官本”转“民本”论,可以休矣!》冰 凌 2009/12/27 11:18:27  
  《媒体与公众人物》曾泽新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2008/10/3 7:44:20  
  《白岩松,你困惑什么?》初 耕 2007/6/8 11:16:32  
  《谈电视新闻娱乐化、媚俗化的迷失与修正》江 涌 闫 全 (宁波电视台新闻中心) 2006/11/27 13:28:06  
  《《百姓说事》应该是品牌栏目》王之冰 2006/11/8 9:15:38  
     
 
Powered By TIPLAIN™ 钛朴™ © 1997-2005 WANG'S STUDIOS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