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9.19 修正flash导航按钮、迁入新空间。 2018 1.08 网站迁入商业空间。 2008 5.28 网站迁入青岛广电传媒网服务器,感谢传媒网提供网站空间。2005 6.15《老王论坛》正式申请 lwlt.net 做为永久域名,同时采用强大的商业网站空间,希望能为网友提供更好的服务。升级核心代码。(2005.4.15) 增加在线调查功能,《老王论坛》,将会推出一些题目的在线调查,欢迎您投票参与。 增加越来越流行的 RSS 聚合服务。RSS ? 什么是 RSS ?全称“Rich Site Summary”或“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是一种数据描述规范,通过 RSS 阅读器查看页面,简洁、快速,没有页面美工,只有文字。 修正和优化搜索和高级搜索功能。 《老王论坛》再添与网友的沟通方式,如果你喜欢哪一篇文章,可以在这篇文章的下面,选择你喜欢的程度,来告诉作者。 本站所有文章、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归各自著作权人所有,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及国际法保护,未经许可不得有转载、引用、出版、发表等一切有损著作权人利益的行为,否则将有承担严厉的刑事责任或民事责任的可能。
  文章所属类别:精彩人生-探索篇-精选 所属大类: 精彩人生 精彩人生-探索篇 精彩人生-探索篇-精选  
 
九十年代地方台广播新闻改革的设想


王文伟
     
 
登记日期:2003/1/16 15:47:10
 
   
 

(1991年3月)

    九十年代是世界从二十世纪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承前启后的十年,是我们实现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十年,是关系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生存发展能否以强盛富裕的国力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十年。因此,广播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和喉舌必然肩负着伟大而光荣的重任,不仅要积极努力地为实现已经确定的目标服务,而且要为二十一世纪广播新闻事业新的飞跃发展作好准备。

    那么地方台的新闻广播在九十年代将如何动作呢?

    答案是:在总结过去十年新闻改革的基础上,继续以马列毛泽东新闻理论为指导,继承我党的新闻和我国的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正确借鉴国外的新闻和民族文化的精华,从我国的国情和地方广播新闻事业的实际出发,展开新一轮的新闻改革。

    新闻改革,既包含传播摸式、传播手段、表现形式等的改进,也包含新闻理论、新闻队伍、新闻体制等的发展、建设和完善。它是一项系统工程。

    这里择其主要者略述如下:

    1、新闻队伍的素质是改革成败的关键之一。过去的十年中,广播新闻队伍发展很快,经过年令上的新陈代谢,队伍年轻化了,这批青年人有朝气,思想活跃,知识面宽,给新闻队伍带来了活力。但是他们中间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严格的新闻专业、马列主义新闻理论和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培训,对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知之甚少,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近年又受西方新闻学和国内自由化新闻言论的影响,思想往往偏激,自以为是,甚至有的“洋货至上”,视喉舌论、“二为”方针是过时之说。因此,队伍的政治素质、新闻专业素质的提高理应摆到议事日程上来,要下大力气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提高我们新闻队伍的马列毛泽东新闻理论的素质,熟悉我党新闻工作和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了解外国的新闻和民族文化的精华,使我们的队伍成为一支思想敏捷,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具有强烈的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的又红又专的队伍。这是为了正确地继承和借鉴推动新闻改革和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这既是我们队伍建设当前最紧迫的工作,也是长期的不可放松的工作。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放松这项工作,什么时候队伍就出问题。不抓后患无穷。这可是百年大计啊!

    九十年代是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我们记者除了必需具备上面所述的素质外,还必需掌握一定的经济知识和科技知识,了解我国和各国的经济政治状况,以便从世界这个宏观上来观察分析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趋势,才能较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的体现,是马列毛泽东新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特征和方针。可是近几年来,这个特征在我们的新闻工作中逐渐淡化,没有得到坚定不移的贯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对我们的宣传对象没有深入的调查研究。虽然曾经做过几次节目收听率的抽样调查,但是仅仅如此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调查人民群众的思想动向、社会舆论的趋势、党的方针政策在贯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群众的希望、需要、建议和意见等等。由于这些方面我们没有深入调查,所以不熟悉、不了解,也就谈不上研究分析,致使宣传很难有的放矢和为群众所接受。

    第二,人民是新闻报道的主体,新闻报道要面向群众,多宣传群众。这个问题不是报道面宽窄的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是无产阶级新闻报道同资产阶级新闻报道的根本区别之一。

    这个问题分三方面:一方面是指我们的报道都要面向群众,从报道领导活动到提供一个经济或文体信息,从宣传政策到宣传新闻人物的事迹,从报道的态势到报道的结构文字,等等,等等,写出来的报道和播出的节目,首先要考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群众的利益,为了让群众听的,为了让群众接受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和群众见面。”新闻工作者要掌握这项善于使党的纲领路线等为群众所接受所掌握变为群众的行动的马列主义领导艺术,“我们的工作犯不犯错误,其界限也在这里。”

    另一方面,我们的报道要面向群众,就要求多宣传群众。

    资产阶级的新闻广播总是以高官显贵、政客名流等为主角,广大劳动人民很难登上广播的大雅之堂。这是所谓“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的必然产物。

    我们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因此无产阶级新闻学理直气壮地声明,人民群众是我们新闻报道的主体。可是对于这一点,目前在我们的队伍里仍然有模糊认识,他们把新闻报道对领导负责和群众负责对立起来,不能按照马列主义唯物史观来认识和处理领袖、政党、阶级、群众的关系,结果他们在写报道的时候心中很少想到群众。

    新闻报道要多宣传群众,就需要我们采编人员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去观察、体验、研究群众的生活、工作、劳动和学习。可是现在不少同志为了完成发稿指标而疲于奔命,巳不大习惯深入实际和联系群众,调查研究,往往满足于材料、报告、简报以及对各级领导的采访。这就很难使报道贴近群众、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了。

    第三,从马克思、列宁办报开始到我党有了自己的新闻事业、直至今天我们的新闻队伍始终包括二个方面军,就是专业新闻工作者和群众通讯员,专业的是新闻队伍的骨干力量,通讯员是新闻队伍的基本力量。有了这二方面军我们的报道才充满了活力和战斗力,才使我们的新闻事业蓬勃发展。我们曾经有一支相当强大的通讯员队伍,可是近年来由于指导思想上重专业轻业余,再加上缺乏管理,通讯员队伍被削弱,应该尽快加以整顿和充实。

    3、新闻工作和新闻队伍的管理必须按新闻规律行事,如果我们用管理商品生产的经济手段来管理,一旦商品生产规律压到乃至吞噬了新闻规律,那么新闻工作便会失去其正常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大量进不了档次的“新闻”,便会涌进新闻节目,新闻标准和新闻价值将形同虚有,新闻节目将失去活力,失去战斗性,失去人民群众,舆论导向将发生偏差,新闻队伍将被腐蚀而失去战斗力。

    目前有的台实行的经费包干之法有其好的一面,然而要求新闻部门也这样做,记者利用职权和工作关系去为部门挖钱便成为合法的了。这不能不使新闻和金钱发生联系,现在有偿新闻和变相的有偿新闻已不断出现,对此群众的反映是十分严厉的。有人认为挖钱是为了发展广播事业,无可非议。我以为创收是对的,这是社会主义广播事业经营管理的一项改革。现在的问题是究竟由谁去创收?我坚持我的观点:新闻和创收应分为二支队伍,互不干涉,互不影响,这样才能保持使新闻队伍和新闻报道的纯洁性。

    4、当今我国广播系统新闻改革大体呈两种趋势,即办专业台或称系列台(分新闻台、经济台、文艺台等);综合台则精办新闻节目。精办新闻节目有三种倾向:一是正点新闻节目,即滚动式播发新闻,二是黄金时间新闻节目,三是板块节目中定时播发新闻,并可随时插播新闻。

    我始终认为,一家地方台是走专业台的路子还是走精办新闻节目的路子,要从本台的实际出发,不必去赶浪头。以青岛台为例,青岛台是综合台,目前有二套节目,即中波和调频。新闻节目基本是精办新闻节目类型中的第二种并接近第一种。我以为这种节目态势比较适合目前青岛市的政治经济发展现状。随着全市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以及青岛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发展(也许两年后,即1993年),可向正点新闻节目发展,乃至走新闻台的路子。但目前则需对十一档新闻节目内容结构作适当的调整,可根据每档节目时间的听众层次的不同按排不同的新闻信息。

    有人认为,新闻节目比较难搞活。我以为,新闻节目必须搞活,也能够搞活。首先是新闻信息要活要新内容要实在生动,同时不仅每条新闻的表现手法要新颖,而且新闻节目的形式也可以根据不同听众的需要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的是信息密集型的,有的是以思想性为基础信息密集型的,有的也可以是广播新闻杂志型的。以青岛台的快讯节目为例,它在十八点十五分这个黄金时间播出,听众层次相当广泛,并以普通百姓为主,收听率很高,因此这个节目的舆论导向对引导社会舆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肯定在过去快讯节目以快取胜,以贴近生活吸引听众。但是我以为它终究是简明新闻,并很少有当天的要闻,缺乏深度,其内在的理论水平和文化层次也不高,已不太能适应现时的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和满足理论文化水平已经提高了的听众的要求。因此,我设想把快讯节目改造为主持人板块式的新闻节目,这种节目模式与专题节目不同,它是仍然是新闻节目。

    主持人板块式新闻节目的宗旨是面向群众,面向社会,面向生活,移风易俗,陶冶情操,宣传政策,引导舆论。它的风格是快捷、敏锐、精练、活泼。

    主持人板块式新闻节目以最快的速度,准确传播新闻,信息密集;以生动的形式和听众参与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评述或议论热门话题;以形象的手法,表现人民群众在二个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英雄的业绩和崇高的行为;以贴近生活的新闻事实反映人民群众的道德风尚,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以贴近群众的服务性栏目,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以二个主持人共同主持方式,充分运用广播特有的各种表现手段把各种内容巧妙地串连成一组节目,其间可适当穿插音乐作为过度或间隔,调节一下气氛。

    这种新闻节目不是大板块而是小板块,节目时间二十到三十分钟即可。

    5、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讲究宣传艺术,增强宣传效果。以正面宣传为主是我党新闻工作的传统。这个方针不论从哲学和政治学的角度,还是从新闻学的角度来分析都是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比资本主义社会先进,其光明面占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概括起来就是二条:一是真实性,二是党性,因此新闻报道必须以宣传光明面为主。以正面宣传为主不是不要批评性和揭露性的新闻,而是批评性、揭露性新闻为辅。我对批评性和揭露性的新闻是这样理解的,即批评揭露的东西是反面的东西,而我们是站在正面的立场上展开报道,以促进反面的东西向正面转化为目的进行报道的。现在的问题是要解决二种倾向,一种是光有正面宣传,没有非正面宣传;再一种是正面宣传只是各种形式发布政令和概念性、说教式的新闻。发布政令是新闻的一项任务,无可非议,但是如果我们的新闻仅此而巳,那就不对了。正面宣传尤其要讲究宣传艺术。下面我想从广播新闻的宣传艺术多说几句。

    ①讲宣传艺术第一条就是要提高新闻内在的理论水平,做到实事求是。新闻事实不仅必须真有其事,而且从总体上、发展趋势上也必须是真实、客观、全面的。这一点毋需进一步从理论上论述。现在的问题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记者缺乏调查研究的耐心,往往满足于简报、总结、领导报告,不能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没有第一手材料,再加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差,又不肯下功夫分析提练,因此写起新闻来,对新闻事实的分析往往只能仰视或平视,很少俯视,难以从宏观上把握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难以看透在客观总体中新闻事实所处的位置及其发展趋势,这就很难做到实事求是,自然也难以从平视的角度展开报道。我建议在采编人员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倡联系实际学习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培养宏观意识。

    ②针对人民群众之所急、之所想、之所求、之所忧、之所乐、之所爱去展开报道。这是因为我们的新闻是广播给人民群众听的,是为人民服务的,那种说新闻是给领导听的论调本身就是不懂宣传艺术。不错,我们的新闻要报道党和政府的主张,而如何使党和政府的主张为群众所理解并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就看我们的宣传艺术了。这首先要求我们了解人民群众在想什么,如果连人民群众想什么都不知道还谈什么为人民服务,因此要提倡记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生产第一线,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其二是我们的新闻要报道人民群众的生活、劳动和学习,并通过这些报道或是体现党和政府的主张,或是反映人民群众在实践党和政府的主张中产生的问题、疑问、建议、意见和困难,向党和政府提供修正和完善方针政策的依据。其三是新闻的形式要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新闻的语言要多用群众的语言。

    ③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以快取胜,以短取胜,以大信息量取胜。新闻要快要短,新闻节目也要短和快,短是指每档节目时间最长不宜超过二十分钟,一般在五分钟上下为好,快是指正点新闻和半点新闻。唯如此才能吸引众多的听众,满足人的先得为快的心理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当今人们的工作生活的快节奏,以及对各类新闻信息的需求,而这也是广播同报纸和电视竞争的基本条件之一。

    ④充分运用广播的声音特点,大力发展以有声语言和音响为骨干素材的“带响”报道。近几年全国广播系统带响的报道蓬勃发展。这样好的具有传情直接性的报道形式,是我们广播独家所有的一门宣传艺术,我们有责任培育灌溉她,让她百花盛开,千姿百态,群芳斗艳。我认为,我们要恢复、巩固和发展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访问、电话录音新闻、现场录音新闻等形式,同时创造和探索新的带响的新闻形式,如系列现场录音报道、电话现场口头报道、现场电话录音采访、录音评论、评论性对话、录音座谈会新闻等等,等等。

    ⑤提高听众参与度,促使新闻由单向线性传播转为多向回流传播。我们可以通过主持人板块式新闻节目举办一些如热门话题之类的小栏目,或电话间接参与,或现场出现直接参与,或请听众成为客座主持人同步参与。这些形式既吸引广大听众,又提高广播向社会的开放程度,体现了群众办广播,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精神。

    ⑥提高新闻内在的文化层次,增强广播新闻的美感。新闻是时代的晴雨表,她记录着时代的风风雨雨和兴衰盛败,她鼓舞今人去创造历史,鞭挞阻挡历史前进的丑恶现象,而后人可以从新闻中看到人类历史的足迹。新闻是意识形态的文化现象。因此新闻必需内含时代感、民族性、逻辑性、知识性和巨大的信息流以及具有强烈时代色彩的人物形象,并用完美准确的语言(包括文字语言、有声语言、音响语言、形象语言等)和形式去加以表现,撞击人们的心灵,引起听众的思想观念、心理结构、精神世界的变异,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然而目前我们的不少新闻不是文化层次低,就是缺乏文化(如是从简单的文字记录到刮风式的报道等)。新闻多么需要美学来提高其宣传艺术啊!

    ⑦改变单向直线思维,学会运用异向思维、散发思维以及多向综合思维,使新闻报道见人之未见,识人之未识,并能够多角度多侧面地去表现,构思巧妙,不落俗套,出奇制胜。

    提高新闻的宣传艺术的路子很多,如果我们能够把以上七件事得以实现,那么我们的新闻和新闻节目的宣传艺术就会有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6、改进经济宣传,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新闻史告诉我们,经济报道和报纸几乎是同时诞生的。几百年来,它从来没有离开新闻媒介一步。

    经济报道在社会主义新闻媒介中又占据着特殊的位置。1918年3月,列宁说:“把报刊由主要报道政治新闻的工具,变成对人民群众进行经济教育的工具。”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指出:“通讯社报纸广播电台的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宣传要把经济报道放在首位。

    经济报道既然在我们的广播上的地位如此重要,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倾全力把它搞好。

    然而,过去十年的情况并不那么理想。可以这样说,在我们广播报道中,经济报道不乏有较大影响的经济报道,对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起到了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不过,从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形势发展,以及受众对经济报道越来越高的要求来看,我们的经济报道并没能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和满足受众的需求。

    据听众调查,听众都很注意收听经济报道,特别是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关系到切身利益的那些经济报道最受欢迎。至于那些没有新意的农村“四季歌”、工业“三部曲”的经济报道,那些只有政策条文、措施办法加数字效果的计划报表式的经济报道,绝大多数听众说,这种报道说生产谈生产,说措施谈措施,从数字到数字,就象八股文一样枯燥无味。这些生产、措施、数字究竟跟我有什么关系,听不出来,摸不着头脑,越听越没意思,尤其是有些新闻广告味特浓,厂长经理拿钱买新闻,这叫啥新闻。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主要是需要拓宽思路,加大报道的深度。

    (略。请阅《拓宽经济报道的思路》)

    最后一个问题是必须坚决杜绝有偿新闻。

    7、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采编手段和传播手段现代化的进程,为广播进入二十一世纪创造条件。

    目前,青岛台采用计算机完成新闻的编写、编辑组合、储存、检索等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它还不能处理带音响的新闻,如果能够在这方面有所成就,那就比较完美了。我想这是可以办得到的。再就是这套计算机编辑网络如果跟全国广播系统联网,甚至跟全国各大报系和各国通讯社联网,那就十分可观了。

    现在电话不仅十分普遍,而且已经进入电子时代。因此我觉得应广泛运用在广播新闻的采编工作中,其中如录音电话、移动电话等现在就可以实现。移动电话不仅使记者可以随时随地向编辑部发稿,而且还可以直接从采访现场发回带音响的报道和进行小型的现场直播报道,既提高了时效,又有现场效果,比回来复制和用转播车省人省物省钱省时,何乐而不为呢!尤其是在不远的将来广泛运用卫星传播电话信息时,我们的记者便可从各地用移动电话向家里发回新闻了。在这方面我们不应该吝啬,吝啬就会使广播事业的发展受到损害。

    现时在地方台立体声正处在发展阶段,即将全面发展,到二十一世纪初叶广播将发展为环绕声。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思想和物质上的准备,从现在着手经过七八年的努力,到时才不会被动。可是目前我们采访用的录音机不少还是学习机,录音质量太差,实在应该更新了。我想这并不是过分的要求。我们要创造条件,朝着立体声、环绕声的目标去更新发展我们的采编设备和传播设备,使广播手段尽快实现全面现代化,使广播新闻更好地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当好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耳目。

文章总要有结尾,然而新闻改革不会终止。愿广播新闻改革之舟,立足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借助新时代的风帆,沿着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毛泽东新闻思想的轨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使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蓬勃发展,胜利跨入二十一世纪。

注:本文系我对1989年发生政治风波在青岛局的表现思考后撰写的三篇论文中的一篇。还有两篇,一篇是写于1990年5月的《坚定不移地坚持正宣传为主的方针》,当年在全国广播电视高层次理论研讨会上发表,另一篇是《广播新闻宣传在反“和平演变”中的地位和作为》,写于1991年9月,在《山东视听》上发表。现已编入了《学习篇》。而本文后来根据《山东视听》编辑的意见,把它分别改编为三篇论文,组成一组系列论文,分三期刊登。

     
     

你认为这篇文章:   很好 非常好 你的昵称:


  来自: 49.70.14.*   瓦杰军2 认为这篇文章:。 (2014/6/7 18:20:22)
  来自: 58.241.103.*   yy 认为这篇文章:非常好。 (2005/10/10 11:54:17)
  来自: 59.72.32.*   妈妈 认为这篇文章:非常好。 (2005/7/1 14:19:34)
  来自: 218.58.59.*   蓝心 认为这篇文章:非常好。 (2004/11/21 19:48:53)

 
站内搜索:
更多同类别文章:
  《创新的联想》王文伟 2003/1/16 16:16:56  
  《再论“节目改版”》王文伟 2003/1/16 16:15:40  
  《老调重弹 温故知新》王文伟 2003/1/16 16:13:39  
  《散论深化广播电视学术理论研究》 2003/1/16 16:12:32  
  《对广播热线节目的早期探索》王文伟 2003/1/16 16:11:21  
     
 
Powered By TIPLAIN™ 钛朴™ © 1997-2005 WANG'S STUDIOS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