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文章所属类别:海韵夜话 所属大类: 海韵夜话 | ||||||||||||||||||||||||
战火焚烧了新闻自由的假面具
江北
|
||||||||||||||||||||||||
登记日期:2003/8/24 10:44:13
|
||||||||||||||||||||||||
炮火纷飞的美伊战争之外,还有一场看不见炮火的战争在激烈进行,这便是“新闻战”。同真刀真枪的战争要付代价一样,“新闻战”也在付出代价。代价之一,便是美国大牌记者彼得•阿内特的被炒鱿鱼。 阿内特是美国著名的战地记者,曾在越战和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做过卓越的新闻报道工作,并曾获普利策奖。就是这位大牌记者,在此次美伊战争中,因为实话实说,被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国家地理杂志》同时宣布“解除合约”。 被“修理”的不止一个彼得•阿内特。随美军采访的美国记者菲尔•斯麦克被美军赶出了伊拉克,原因是他的战地报道太具体,“危害了美军的安全”。而事实上,他只是发回了一些战场上的实况画面。英国BBC记者奥马尔也受到英国工党主席黑德的指责,说他“就像在为阿拉伯做宣传”。 好一个“炒鱿鱼”,好一个指责,好一个赶走记者,这就是西方媒体一贯标榜的“新闻自由”!新闻自由,是某些西方媒体理论家、西方媒体的一面旗帜。在此旗帜下,有闻必录,实话实说,成了西方媒体理论的圭臬。我始终认为,就新闻的理想和新闻传播效益最大化原理角度而言,提出新闻自由也许无可指责;但我同时认为,新闻自由的理论,即绝对的新闻自由,要么是一个新闻理想主义者的畅想曲,要么是一通自欺欺人的谎话。不错,新闻应当关注、反映那些有卖点、有受众的东西,应当把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东西传播给受众,但是,新闻毕竟不能做“包打听”。仅就人性角度而言,也有保护隐私不受侵犯、保护人的一定的权利比如肖像权不受侵犯等现代文明规则在约束和规范着新闻传播。因此,即使在和平时期,有闻必录和完全意义上的实话实说也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新闻自由也无法实现。遑论战时? 战火焚烧了新闻自由的假面具,令其露出了真面目。原来,即使美英这样的高唱新闻自由的国度,其战时也是先强调“国家利益”———站在他们各自立场上的“国家利益”,还有战争保密等等。仅就这点而言,我以为,战争,逼使美英一些人认清新闻自由的确切定义。新闻自由,绝不意味着口无遮拦,有闻必录;同样,记者绝不是“无冕之王”。 战争是一面镜子,新闻自由在镜子前“还原”。纵观美伊战争过程中的“新闻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西方政要和西方媒体一贯标榜的新闻自由的实质。
本文来自: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老王论坛] |
![]() |
|||||||||||||||||||||||
|
||||||||||||||||||||||||
|
||||||||||||||||||||||||
|
||||||||||||||||||||||||
|
||||||||||||||||||||||||
Powered By TIPLAIN™ 钛朴™ © 1997-2005 WANG'S STUDIOS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