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是知识经济的先锋产业。在当前的传播媒介中,电视是最有影响力、拥有最广大受众的传播媒体。把广告信息扩展的一切途径,至今尚无其他媒体能够像电视一样具有独特的创造力。广告无疑是一种站在时代的风头浪尖上的文化现象。它当然不可能逃脱当代文化以及整体走向的制约。每个人的消费行为也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电视媒体利用突发性事件产生的“时势策略”进行广告宣传,能够迅速提高广告宣传的社会影响力。
电视广告策略中的“时势策略”是指运用电视手段,选择造成某种重大局势的社会问题、事件和具有更加典型意义和重大社会价值的突发性事件来渲染广告传播的一种方法。从去年3月下旬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到4月中旬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突发性事件令电视媒体的收视率迅速上升。面对突发性事件带来的高收视率,一些企业审时度势,和电视媒体通力合作,迅速推出精心制作的电视广告节目,不仅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更给电视荧屏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
例如,伊拉克战争爆发不久,凭借一则在中央电视台《伊拉克战争直播报道》中插播的“多一些润滑,少一些摩擦”的电视广告,使某汽车润滑油产品大出风头。润滑油类产品在此期间播放广告直接与战争联系起来,再加上这则广告的解说词一语双关,不仅宣传了企业的品牌,而且明确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正因为如此,这个品牌的润滑油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多一些润滑,少一些摩擦”这种独特的“战争广告”不断地震撼着消费者的视听,企业通过能够在此时引发观众感情共鸣的情节让消费者接受其产品。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广告教研室主任赵赜教授所说:“理想的广告应该是风格简约,用尽量少的元素表达产品和企业的丰富内容。战争期间,广告内容不应该仅停留在推销商品上,还应该表现对人类安全的关怀上。”
如果说,在《伊拉克战争直播报道》中播出的某润滑油产品的电视广告蕴涵的社会意义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那么,在“非典”期间,一些著名企业与媒体通力合作,联袂推出的“抗非”公益广告则完美地体现了灾害面前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非典”疫情爆发不久,国内某电子公司一马当先,立即赞助播出向坚守在“抗非”一线工作岗位的广大工作者致敬公益广告,这也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第一个“抗非”公益广告。这则广告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强烈的感情色彩,饱含了全国人民对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广大工作者发自心灵的诚挚问候与深深敬意。
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企业不甘落后,纷纷加盟“抗非”公益广告的大军,与央视广告部联袂合作,相继推出了以“抗非”为主题的公益广告。例如,某卷烟厂赞助播出以“相信科学、珍爱健康、同舟共济、战胜非典”为主题的公益广告;某电子品牌赞助播出主题为“爱在中国”的公益广告,形式不拘一格,内容独树一帜,从在中国的外国人口中充分表达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相互关爱,抗击“非典”的必胜信念和乐观心态。某药业集团赞助播出的题为“感谢无尽关爱,让生命洒满阳光”的公益广告;某制药集团赞助播出主题是“牵手同心,无私无畏;抗击‘非典’,我们必胜”公益广告……。央视荧屏广告一时佳品纷呈,不断涌现。这些广告能够从时势中选取素材,把企业的宣传活动、主题内容融合于时势之中;根据时势需要,抓住机遇,及时进行相关主题的宣传。在宣传社会人文精神、树立文明观念、推广科学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为打造企业品牌形象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这也充分体现了企业宣传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厚广博的爱心,他们热心社会事物的解决,能够自觉履行社会义务,从而提高了广告宣传的品位,塑造出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同时,企业自身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和精神形象因为这些以热爱和平、弘扬“抗非”精神、自强不息、关爱他人为主题的电视广告而得以激活,被展现得更加鲜明外化。而物质因素与文化精神因素相结合,更赋予了广告产品以灵魂,产品也就具有更加丰富的超乎实用本身的内涵。在实用价值之外,这些优秀的产品所凸现的文化精神等方面的“附加价值”成为产品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的情感沟通更加通畅,给人以审美感受,从而使产品的亲和力、感染力大为增强,受众对产品也更容易形成认同感。
突发事件,商机无限,广告宣传的最终目的是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和信誉,创造和谐的公众环境,从而赢得公众的支持。上述广告能够因势利导,正确处理公众需求与企业利益、社会文化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寻求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这无疑是企业利用时势策略成功策划的典范,但愿今后类似的精品广告能够层出不穷。
[老王论坛]